•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黄莲妹子的两段情

1、苦命的孩子黄莲妹子

采凉山脚下有一个四十里铺。铺子中央广场的周围,有三棵偌大的杨树屹立在一旁,每棵也得三四个人才能抱得住。每到初夏枝繁叶茂,那绿油油的一种嫩色与天光辉映,闪出一种用任何原料都配不出的自然绿色,让人心旷神怡。老杨树下,当年这里是一弯清澈的湖水,从采凉山上缓缓流下。那是在清末,采凉山上冬天白雪皑皑,春天冰雪融化,溪水慢慢流到四十里铺,在村中老杨树下形成了偌大的一滩池水……

夏天这里的小子们,脱光了身子在这里洗澡、游泳……姑娘们等到晚上,小子们不在的时候也在这里洗衣服、洗头,解开辫子梳着那长长的乌发……远处小伙子们偷偷地窥看……姑娘们故意露出了雪白的肩膀,有的还半半地露出了兜肚……

在那遥远的年代,这里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黄莲黄莲黄莲,生下来就给娘送终。天上没雨地下旱……爹爹拉她才到九岁半……黄莲黄莲黄莲,十岁卖给刘丑人,当了童养媳没饱饭,公公婆婆不同情……

黄莲妹子从小没爹没娘,也没人管她,她没缠脚,当时别人家的姑娘是三寸金莲,唯她是一双大脚板。

你说这个坏婆婆,孩子十岁了,还叫人来给缠脚。隔壁李婆,平时是个媒婆,但也好管人家一些闲事,这天不知什么风把她给吹来了,要给黄莲妹子缠脚。她先用乱麻袋片子一阵包缠,后来又用木板子夹住双脚,把个黄莲妹子弄得流下了豆大的汗珠子,“哎呀——妈呀!”塞北女人一遇到事儿就是这样的哭……晚上黄莲妹子在东面寡妇碑下哭了半夜……“妈呀,你怎早早儿的死了,爹爹,你怎早早地走了……叫我怎么活呀!”缠脚疼得犹如心剜肉,黄莲妹子瘸瘸拐拐走到了梁寡妇碑。

话说这个寡妇碑是有这样一段儿来历的。据说明代村东大路旁边富德店住有一位姓梁的寡妇,她一生辛勤劳作,家境殷实。因为村东有一道壕沟,常常山洪暴发,阻隔人行,她把自己积攒的全部家当,修了一座石砌桥梁,从此,从东来的官道畅通了。人们为纪念她,专门为她建了一座石碑。

这座石碑是用当地的火山石雕凿而成。底座可分三层,第一层是浮雕菊花,第二层为裙带倒复,第三层为并蒂双莲。碑上首书为:“蜀(嘱)小子元吉存吉施造。”尾题为:“万历庚戌年五月吉日督工守备吴世禄立。”中书正楷“舆梁”二字。舆乃轿子,也可称为车,梁就是轿与车所经过的桥。当年梁寡妇嘱咐两个儿子元吉和存吉来施造石桥。尾题万历庚戌年为1610年,是五月端阳节左右的某日。守备吴世禄是当时驻守聚乐堡的一位军队首领,他带领兵民前来祝贺。东边用大石砌起的石拱桥的造桥方法,与当年御河桥的造法一致。光绪年间,慈禧太后西逃路过此地,在舆梁碑下喝水打街(小歇)。问起富德店的故事,赏给了梁寡妇后人一件黄马褂子。

黄莲妹子出生在这样一个年代,公婆不理,男人不爱。她男人刘丑人看见她不稀罕,喝糊糊就让她舔碗。一朝洗不尽个拿糕锅,大铜勺子劈头括。

人们常常哼着这样的歌。当年塞北郊外,土地贫脊,只种一些五谷杂粮,人们吃不饱饭,只能喝谷米(小米不褪皮)面糊糊,喝完后还得舔碗。有时吃点莜面拿糕,是用莜面搅得糕一样的食物,这个锅很难洗,人们一般洗不尽。所以说:宁爬三十里坡,不洗个拿糕锅。当年塞北人喜欢用个铜勺子,男人稍不如意就用这个勺子打她。

铜器在塞北地区是普遍使用的器物。铜器一般不易生锈,结实耐用,携带方便。史书上说:“五台山上拜佛,塞北城里买铜。”可见,塞北使用铜器是由来已久的。

比如在当地摆列的大红洋箱,上面有个大铜字鉴,就是金光闪烁。家庭主妇往往每天早上用细灰面沾上一点水擦得金光锃亮。还有这里的人,常用的是铜锅、铜铲之类的器物,一路乡俗一路风啊!

黄莲妹子到了十三岁,刘丑人痨病死了,公公婆婆残忍虐待她,一天夜里她偷偷地跑了。忍饥挨饿的她,流浪途中遇见了二圪蛋。

二圪蛋是个不错的人,给黄莲妹子点燃了新希望。不久她正式地与二圪蛋开始拜天地了。拜天地那天,丈夫家虽然不富裕,但也搭起了彩棚子。并从城里雇了一台红轿子。黄莲妹子让隔壁张婶给梳了个抓髻儿,并且戴上了凤冠,披了眼纱儿,从东村用轿把她抬到了西村……

谁知拜了花堂后,公公一病不起,婆婆也得了咳嗽病。家里没有一点生活来源了,她的丈夫二圪蛋决定走口外了。

“哥哥你走西口,妹妹我也难留,手拿着梳头匣,我给哥哥梳梳头……”

丈夫没有让她给梳头,半夜爬起走了口外。当年走口外西有杀虎口,东有张家口,中有得胜口,他丈夫为了截近道从得胜口出了口外。

2、二圪蛋回来了

四十里铺南面是大路,大路北面的戏台底下有一口大水井,这个大水井一般是两个后生才能绞上水。没男人的家里,女人们一般只能舀些雨水或河沟里的水过活。黄莲妹子丈夫走后,她一边操持家务,一边伺候公公婆婆,平素的缝补浆洗……吃喝拉杂,一副重担撂在了她的身上。

不出一年,她的公公婆婆相继去世,她只好在东面山凹凹找了块空地把他们埋了。黄莲妹子三年来一直守着空房,虽然她年龄渐渐长大,但几乎还没有经历过男欢女爱。她总是正出正进,甚至连男人也不敢正看一眼。

一天,她半夜爬了起来,看着天上星星点点,听到村中三棵大杨树上的鸟呜哩哇啦地叫着,池水倒影着月亮,想起自己的身世……崖畔上开花碎纷纷,小妹妹从小叫黄莲,黄莲苦啊,比黄连,马莲花啊,赛芨芨……

铺子上的芨芨草在风吹下忽闪忽闪,芨芨草上的小兰花也和星星一样忽闪忽闪……不知是哪个人,在村东的寡妇桥下讴歌,伴随着潺潺的流水。

整整三年了,黄莲妹子虽然妙龄二八,但饥寒交迫,生活无着落。一觉睡来,忽听村口大路旁马蹄踏踏,有小孩子的欢叫声,人们说是二圪蛋回来了。

二圪蛋回来后,没有直接回家找黄莲妹子,他径直走到村东山凹凹里父母的坟上。

二圪蛋是一个很能干的后生,到了绥远(呼和浩特)没几年带回一个阔太太,当时她的嫁妆就拉了一大马车。这个阔太太原来是绥远恒福盛帐房先生的小姨太,小姨太也是水性杨花之人,早就和二圪蛋勾勾搭搭。帐房先生年近七十,再没有能力应付这个小老婆了。

这个绥远来的阔太太,浓妆艳抹,满身是珠光宝气,二圪蛋跟上也沾了光。

在大杨树的水池边,阔太太下了轿,拿出了一个粉色的手绢儿,一阵清香飘入了看热闹的老光棍们的鼻里,有的打喷嚏,有的抠鼻孔,老太太们也叽叽喳喳议论不已。姑娘们也是对那娘儿们一阵品头论脚。

村西头的小子三娃儿坐在那高高的戏台上,看着四十里铺这一惊天动地的热闹。

黄雀躲在螳螂背,二圪蛋无意发了财,驴子撩蹄伸后腿,一脚踢开了黄莲妹子,卖了房来卖了地,住了三日又高飞,只留下个可怜的黄莲妹子。

二圪蛋喜新厌旧,不管黄莲妹子伺候公公婆婆有多苦。一场激烈交锋过后,二圪蛋又把黄莲妹子赶出了家门。

无家可归的黄莲妹子,在四十里铺东面的山圪洼洼里,找到了一片向阳的地方,东一把土来西一把柴,三个月堆起一个干打垒房子,自己就住在这里。

3、三娃儿与黄莲妹子

村西头那个三娃儿,年有二十六还未娶妻,天天到戏台子井下绞水。这个水井和戏台一样是明代万历年间建的,井台高大,下面是一丈多长的石条垫底,上面的井架安着两个辘轮和两个水斗,那两个硕大的水斗没有这样的后生是绞不了的,黄莲妹子没有这个能力,只好在村东河沟沟里舀水吃。

那村东有一条水沟,经常淌着清莹明亮的流水,河沟上有一石头砌的桥,是官道往来的必经之路。当年洪水泛滥,冲垮了原来的石桥,由于兵荒马乱,无人修理。

三娃儿非常可怜黄莲妹子,他常常担担水送给黄莲妹子。黄莲妹子屋里的水缸是打了半个的破缸,只倒了一半就倒不下去了,剩下的水倒满了一口大锅和两个红瓦盆儿。三娃儿有时又把打来的柴,给黄莲妹子窗户底下放上一摞子。

黄莲妹子虽然有过男女之情,但她让人踢了又踢,休了又休。在极度贫困、生活无望的情景下,对于三娃儿她又萌萌心动。她确实需要一个男人来帮她,何况三娃儿是一个好后生,但是黄莲妹子是二圪蛋踢出来的人,她怎敢再嫁人。

那天,天色黢黑,三娃儿在村东水沟沟边转来转去,黄莲妹子看到了三娃儿,她怎么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匆匆跑过去,就叫了一声“三哥!”三娃儿看到黄莲妹子也顾不得什么顾忌了,_下抱住了黄莲妹子。

天上星星忽闪着,地上黄花脸笑着,摘上一朵苦菜花,编了一辫艾叶叶,照着溪水给妹戴,水里头一对儿笑美美。

从此以后,三娃儿天天来看黄莲妹子。这个故事又在四十里铺炸了窝。

东家媳妇瞧,西家姑娘吒,村南后生嘹断腰,村北女人脸上挠。

可惜好日子不长,官道车马大店掌柜王老猫知道了这事。王老猫虽然有了四房姨太太,但他早就算计着黄莲妹子了,那还能让三娃儿抢了这个窝子。

王老猫,王老猫,村东有名的坏烂心,狗踢开门狼要进,三娃儿哪能挡王老猫,叫了家丁一圪楞(一帮子),打得三娃儿脸发青。

三娃儿不是王老猫的对手。他只好逃命到西口外,临走前,他咬破指头给黄莲妹子写了份血书,说是两年后定要接走黄莲妹子。

王老猫这个老东西,虽然逼走了三娃儿,但是还是得不到黄莲妹子。他三天两头托村北李婆来劝说。今天拿来了塞北城里福安斋的绿豆糕,明天拿来了塞北城里云锦章的缎泊儿绉,可就是说动不了黄莲妹子的心。

寡妇门前惹蝶蜂,王老猫哪能死了心,一天夜里撬开门,脱光衣服要抱黄莲妹子。黄莲妹子早已有防备,枕头底下放下个尖棍棍儿。

黄莲妹子躲到了墙脚下,慢慢地摸出了那尖尖的木头棍棍儿,本来她是要防备一下,谁知戳在了王老猫的正经地方,王老猫一声惨叫,倒了下去。

可怜黄莲妹子逃山中,家巴雀儿成了个知心心,含来野菜衔来草,搭了个窝窝做卧铺。

王老猫被救到城里首善医院动了手术,虽然一时安静下来,但手下人还是三天两头搜山搜村,扰得村民不得安宁。

黄莲妹子就这样在山窟窿里渡过了两个冬夏。

4、三娃儿变了心

三娃儿跑到了口外包头城,含辛茹苦,先是在聚生元当伙计。有一天掌柜的为了考验三娃儿,故意在地上扔了几个蹦蹦儿,第二天让他去打扫卧房,三娃儿把那几个蹦蹦便放到了桌子上,他没有往兜里揣。

为此掌柜的对他非常信任,他被擢升为伙计头儿。三娃儿赚了点钱,他怎也熬不过一个人的寂寞。

聚生元对面有个兰菜花,是一个小寡妇,三娃儿有时路过她家门口,她总是挤眉弄眼,招呼他进来坐坐。三天两头三娃儿经不住人家的拉拢便走了进去。三娃儿坐在炕沿上非常尴尬,他不时地拧着他的衣角儿。小寡妇兰菜花“噗哧”地笑了一声,就坐在了他的身旁,兰菜花给他剥开了一个烧山药蛋,喂给了三娃儿,三娃儿从此经常往兰菜花家里跑了。后来,兰菜花又教会了三娃儿抽大烟。三娃儿有时就上那大烟馆,吐雾吞云,消遣一番。

在大烟馆三娃儿又认识了一帮小痞子,没想到挣得几个钱没几个月就用尽了,还时不时受到兰菜花的奚落。

包头东盛德大掌柜看准了三娃儿的经营才华,他给了三娃儿一笔钱,还清了所有的饥荒。三娃儿管理有方,又做起了东盛德的二掌柜。

“二掌柜!”一个学徒的叫,“今天吃什么饭呢?”“天天吃还不知道,就吃那莜面窝窝、山药蛋吧!”三娃儿没好气地说,原来是因为兰菜花又找了个相好的。从此三娃儿又瞄上了“小青楼”的女戏子。

在四十里铺的黄莲妹子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她就到处打听,知道了从塞北周士庄站坐火车可以到包头。她没有钱买车票,只好攒足了一个月的黍子糕,扒煤车十八天才到了包头。

她在昆都仑黄河边洗了一下脸,悄悄地擦了一下身子,进了包头城。

她左转右转,一天来到东盛德门口,看着了那个人像三娃儿。她凑了过去,那人看了她也不搭理,真是:包头东,没人情,黄莲妹子心尖尖颤,讨吃子寻上了有钱门,一看掌柜的没了胆。

黄莲妹子心里想,三娃儿发了财怎么变了心!

两年前还是个好后生,过了两年怎不认人?看看哥哥他理不理,拿出那个血书为凭据,三娃儿那讨这个情,一脚就把她踢出门。

哥哥呀?你忘了咱们在四十里铺的情吗?那村东水沟沟的水还在流,人已变了心。

谁认你这个讨吃子女人,包头城哪有个四十里铺?快滚回你的塞北城去!

三娃儿话说得狠,黄莲妹子看来是没有了余地。三娃儿又走进了那条烟花柳巷……

5、“一枝花”红遍了包头城

包头东的吕祖庙的那条街也像塞北大北街一样繁华。黄莲妹子晚上没有睡处只好睡在吕祖庙里。那吕祖庙有一位坤道,她十八岁出了家,如今是这里的道长。她也有黄莲妹子这样的经历,她十六岁嫁给了一个小白脸书生,十八岁这个书生说是到北京上大学,一直没有回来。她也左寻右等多年没见音讯,自己只好与黄卷相随,与青灯为伴,在这里修行了大半生。

看到大殿上的吕祖神像和像前的两只昏暗的蜡烛,以及听到远处的木磬儿击鼓,黄莲妹子慢慢地入睡了。

一天,香客正多,大生奎的刘掌柜前来奉香,他先给道长师傅上了五个大洋的布施,忽然看到了新来的黄莲妹子。

这黄莲妹子虽然平时缺衣少吃,但是她毕竟年龄才二九,在吕祖庙休养了一段时间,便出落得十分水灵了。看着黄莲妹子,刘掌柜与道长一阵耳语,又给庙里上了五十块大洋。

刘掌柜收留了黄莲妹子,先是让黄莲妹子和名角水上漂学唱北路梆子。

再说这黄莲妹子小时候在四十里铺也是个登台的小角儿,她从小爱看戏,有时村里剧团少了跑龙套的就让她顶上。

四十里铺舆梁碑后,拾级而上是一个宽大的高台,高台四周有雕凿深深的雨水通道。台上南部是一个抱厦顶的戏台,戏楼虽然破损了,但那山墙顶角的刻花砖雕,还栩栩如生。那上面是一座花盆,上有三株牡丹,象征着此处的富贵争荣。它的雕塑手法与塞北城院落的雕塑手法如出一辙,代表了当时塞北建筑的流行风格。

戏台后墙的两个圆洞,也与城内皇城街的戏台一模一样,是为演员在后台化妆而照明。凭吊古戏台,让我们不禁想起这里过去飘出的耍孩儿和北路梆子的委婉之音和人头攒动的生动景象。

台上北面的龙王庙,那庙前的石刻灯龛,让人想起了当年农民夜间祈雨的辛苦,苦苦的叩头甚至两肋插刀……也许几天后才能降下一点甘霖。

老龙王庙正殿的上梁露出了一些暗暗的彩绘,而立柱上还有龙的图画,是一条条镏金的线条。那隐隐约约的楹联“呼风唤雨惊天动地,丰衣足食永享太平”的字迹已经漫漶不清,但却代表了当时人们的一种心愿。东间壁上的描金壁画,虽然被抹上了一层泥巴,却从一些隙缝里露出了它的真容。原来龙王庙两厢是精美的二龙砖雕龙壁,两边合起来是四龙之壁。左右两对双龙神态各异,翻江倒海,腾云驾雾。东面一对已被人盗走,而西面一双也摇摇欲坠。

四十里铺北面的古堡,墙体厚重,保存完好,高约三丈,宽一丈,用黄土夯成。这是明代中期典型的古堡建筑,如长城边上的新平堡、得平堡、得胜堡一样,保存完好。堡内老窑洞可能是当年驻兵的营房,亦是军队守卫的地方。有望楼可随时监视敌人,有烟墩可随时点起狼烟,传递情报。

黄莲妹子天资聪颖,刻苦用功,不久和师父水上漂就学会了吹拉弹唱,尤其许多有名的北路梆子的戏码和曲牌,她已烂熟于胸,显然在同门中鹤立鸡群。黄莲妹子艺名叫了个“一枝花”,一登舞台,就红遍了包头城。

在云楼戏院的大门口,天天贴着一枝花的大海报,剧目有《打金枝》、《陈圆圆》、《走山》、《三娘教子》等等。

特别是《三娘教子》说的是四十里铺的故事,黄莲妹子借着说词,痛骂了那些忘恩负义的“陈世美”。

云楼戏院坐落在包头东的吕祖庙南,是一个三层木制楼阁戏院。那舞台下埋了八个大瓮.是非常有科学道理的发音工具,每当台上人一唱,那八个大瓮便是低音缭绕,使演员的发音圆润而宽广。

台下是八仙桌子,两旁有二层阁楼。后阁楼是包间,那里的小二也服务得十分周到。每当有人招呼,他便扔上一个手巾把儿,有需要的还送上瓜籽和茶水。

6、三娃儿逼死了黄莲妹子

一天骑兵张司令听到“一枝花”之名,前来观赏。只听一阵丝弦管乐,锣鼓铙镲响后,一枝花婷婷玉立地出了场来。张司令是走遍京包路线的听戏行家,也没有见过一枝花这样的做派。

于是张司令在张宅开了个堂会,从此一枝花便成了张府的常客。

一日张司令给高堂大人做寿,特请了刘掌柜、三娃儿一干包头城里有名有势的人。三娃儿看了一枝花后,恍然惊悚,毕竟天天烟花柳巷不是个头儿,他朝思暮想恨不能把她娶回家来!

这天夜里华灯初上,一枝花加演了一场,已经夜半时分。在张司令的卧室里,张司令摒退左右与一枝花慢慢饮起酒来。

不知酒里下了什么药,一枝花顿感心跳加速……张司令叫她脱去上衣,一枝花只好依着做了。张司令也解衣宽带,要抱她上床。

谁知一枝花,竟克制了巨大的冲动,她仍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她咬紧牙关,心里想:我来是为了找三娃儿的,我怎么也是与他同甘共苦过的。虽然我已是风流之辈,但我还要坚守着等到三娃儿

张司令大红着脸,站在那里无法挪动。没想到这时张姨太推门而入,张司令只好搭讪起来,“哈哈哈哈,我正想叫一枝花给咱唱一出《楼台会》呢!”

一枝花趁着张姨太迈人,急忙抓起了上衣,一阵“水上漂”的步伐,消失在黑暗之中。

三娃儿久闻一枝花大名,又在张府看到了一枝花精彩的表演,很想再续前缘。有一天……

拿了银钱去找她,心里想着一枝花,绝情人相逢路真窄,气得黄莲妹子头晕眼又花。黄莲妹子左思右想,不如将计就计。叫他备银五百两,三天过后来找她。三天过后的晚上,三娃儿着意打扮了一番,梳了个偏风头,蚊子扒上也得打跟斗,头上抹了许多杏籽油,揣上银子又戴金镏,去会名角儿一枝花。

话说三娃儿来到一枝花房中,一枝花早已打扮好了!一枝花俏到家,电灯当头照英发,红脸脸抹粉金莲莲脚,苗条细腰粉褂褂。三娃儿看了心花发,五百两银子放在那儿。

一枝花早已领教了三娃儿的真面目,她眼泪汪汪地气得眼发黑,背过气来说不出话。心里想,这个男人易反易复是小人,无情无义伤我心……一会儿她憋足了劲儿一转身……

猛然一掴刷(一耳光),打得三娃儿眼冒金花,身子趔趄。看看老娘的厉害,等你三年吃尽多少苦酸水!

三娃儿定睛一看,真是黄莲妹子啊?他大瞪着两只眼睛,愣在了那里……

谁要你的臭银子,我要你的一颗心,你心成了喂狗食,自己发了忘了人!绝情绝义那知我受罪!

黄莲妹子子举起了那包银子,恨命往地上一摔,银子撒满一地。

她突然一个剪步跳上了窗台,眼前一阵眩晕,跳了下去……可怜黄莲妹子心已碎,香消玉殒殉了情。吓得三娃儿头像个捣蒜锤。

张司令、刘掌柜得知了这消息都来探视。张司令立即叫军医前来急救,只见一辆汽车把一枝花拉到了医院。三娃儿又以肇事杀人罪被警察司令部逮走……这个事件轰动了包头城,也传到了塞北四十里铺,那铺子也沸腾起来了。

堡内的地道,偶或从中可以拾到明清时的青花碎瓷,抑或可以看到一些过去的猫头滴水。堡门旁的一口枯井,深不可测,如果扔下一块小石,只听得“叮咚”一声,这是当年驻兵取水的地方。过去黄莲妹子也经常在这里汲水、洗衣。

铺子西头是一个有板墙围起来的练兵场,现在种满了庄稼。那南边的高大瓦屋,还残留着漂亮高大的鸱吻兽头,这也许就是当年的官厅。还有那高大的牌楼,叙说着当年的辉煌。遥想当年军民合一,又是屯田又是练兵……一声令下,响声震天,在这空旷的长城角下,是多么壮观的场景。

四十里铺,现在虽然是人去房空,断壁残垣,然而也有垂柳依依,杏花点点。堡东的光棍老汉虎蛋子怎也不愿意离开他生长的家园,他吃着村里每年补助的一千多元的救济金,穿着老式的服装,戴着一顶蓝色的大沿帽,天天靠着太阳窝,为我们讲述着四十里铺的这个古老的传奇故事。

看那十几级火山岩凿出的台阶,窑洞窗纸上贴着剪纸窗花,秫秫杆儿捆梆的院墙,玉米组成的挂穗。听听!突然一声猪哼狗叫,马嘶牛吼,让沉思的我们又突然回到了现在……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黄莲妹子的两段情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