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没有课的上午,我终于接到门卫的电话,说我从网上邮购的书已经到了,我惊喜地欢呼起来,一路雀跃着奔向我的盼望。校园里阳光淡淡,树影婆娑,我忍不住再一次在心里勾画起那本曾在梦中也思唸过的《查令十字街84号》,真希望它会如一杯淡酒,可以带给我微微的甜和醉。
封面果然是我想像中的样子,雅緻、质感。在白色的背景色里,两幅咖啡色的老照片就如旧都市里的老式建筑一般温情、婉约,一札用细麻线随意捆扎的信件,一间伦敦街头的古旧书店,寂寥而沉静,似乎正散发出岁月的幽幽馨香,而朴素的书名之后,几绺长长波纹一般的邮戳印痕,更显独特和意味深长。
未觉日影移动,我便一口气读完了这本薄薄的小书。说它小,是因为这本被誉为“爱书人圣经”的书信集,正文只96页,收录了作者海莲女士和书商弗兰克彼此间五六十封来往的信件,信多是便笺式的,长短不过一页,话题多是书,购书,寻书,寄书,评书及因书而生的情意小故事。在这些简短而趣味横生的书信中,我读到一个女子的古道热肠,读到一个女子对书真正的热爱和痴迷,还读到一位英国绅士的谦谦君子风度,读到两个相隔万里的陌生人之间淡若清水的爱。纽约女作家海莲和伦敦那家旧书店之间跨越20年之久的书缘和情缘,深深打动了我。随着那些俏皮率性或彬彬有礼的文字,我的思绪,深深地徜徉在海莲和弗兰克微妙而遥远的牵挂和怀想里。也许,正是因为每一个阅读者这种相似的心动,“查令十字街84号”,这个原本极不起眼的地址或书名,才逐渐成了全球爱书人之间一个温馨而美好的暗号。
合上书页,我注视着窗外多情的阳光,忍不住从心底浮出一声轻叹:一切皆是缘,略带着遗憾的缘。
像过于热烈动人的爱情故事常会以不完美的结局收尾一样,海莲和弗兰克及书店之间长达二十年的书缘和情缘,终是在遗憾中落下了带点忧伤色的帷幕,就如扉页中所说,“相隔万里莫逆于心,却20年间缘铿一面”!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海莲的伦敦之行总难以成行,而待到20年后终于有机会站在那个早在想像里徘徊过无数次的街道和书屋时,却物是人非,古旧的二手书店因为经营不善濒临倒闭,而曾为她全力寻找到无数好书的弗兰克已因病去世。天人两隔,是怎样纠缠的心绪,才让海莲说出如此感伤悱恻的话语:“卖给我好书的那个好心人已在数月前去世了,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这段看似平淡如水的人间传奇,总让人不自禁地揣测其中的情意成分,友情,抑或爱情?儘管什么都没有倾诉,但更多人相信,他和她,彼此间定有着某种微妙的爱情或爱恋。
所以,当它被拍成电影时,就有了这样一个经典镜头:待到书店打烊的时候,书店里再没有别人,弗兰克开始给海莲回覆短信,动笔之前,他的眼睛总会盯住某处出神,最柔软的情思在那一刻展开,也在那一刻凝聚。弗兰剋死后,海莲终于有机会来到查令十字街84号,这物是人非的梦想之地令她百感交集又怅然若失,那时那刻,她出神站立的地方,竟正是他当初深情凝视之所在。
未必就是爱情,但,也未必就不是爱情。一切情意,皆因书籍而起,它和世俗的烟火气遥遥无关,也许,就只是梦境中的一点心灵契合吧。记得在书中,海莲曾多次提到,她爱极了有批语有评点的二手书,因为她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我深信,她与弗兰克之间的相知相暖,属于同类,她和他彼此欣赏,甚至牵挂,却无慾无求,剩下的,唯有美好。这种情意,就好像此书每一页上寥寥数语之后的大片空白,意蕴无以言说,却一直延伸到无穷无尽。
突然就想起不久前远方朋友发来的一条短信:这三月晴好的天气,恰似我想念你时的微笑。真的,阅读这本小书,带给我的,远不止是一个美好的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