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娶的人叫廖翠凤,挂念了一辈子的人却叫陈锦端。
陈锦端出身名门,父亲陈天恩是归国华侨,早期资助过孙中山。女儿和林语堂谈恋爱后,陈天恩虽然欣赏他的才华,但更希望女儿找个殷实的人家。为了让林语堂彻底死心,他直接告诉林语堂:“我已为锦端定了亲。”
陈天恩虽然狠心,内心深处对林语堂却有一份愧疚,为了弥补这份歉意,他决定帮助林语堂再开始一段恋情。他有意把隔壁邻居廖家的二女儿廖翠凤介绍给林语堂。廖家也是当地巨贾,没有很重的门第观念,廖翠凤也很喜欢林语堂,她的兄弟和林语堂是好朋友。
廖翠凤的兄弟设宴邀请林语堂,林语堂自然要赴约。在饭桌上,林语堂老觉得有人瞧着自己。许久后再问起这事,已是妻子的廖翠凤坦言道:“我当时在数你吃了几碗饭,怕你没吃饱。”
两人很快就熟悉起来,可直到大学毕业,林语堂对廖翠凤还是没有一个交代。母亲劝说女儿:“他就是个牧师的儿子,和他在一起,苦。”可廖翠凤坚定地回了一句:“穷有什么关系?”这话利落得让母亲无法反驳。
从朋友那里听说此事后,林语堂心中万分感激,如有此妻,夫复何求。
年,林语堂与廖翠凤结婚了。结婚时,林语堂在众目睽睽之下一把火烧了结婚证书,解释说:“结婚证书只有在离婚时才用得着。”他用这件事提醒自己要与眼前这位女子共度一生。
婚后不久,林语堂与廖翠凤一起到国外留学,回国后在北京、厦门等地教学任职,并有了三个女儿。
陈锦端悔恨不已,拒绝了父亲为她挑选的富家子弟,远渡重洋独自去美国留学。留学归来时,她仍孤身一人住在上海。
陈廖两家是旧识,廖翠凤便经常邀请她来家中做客。廖翠凤很坦然地对孩子们说:“爸爸曾喜欢过你们锦端阿姨。”孩子们好奇地问林语堂,为何他画中的女子都是同样的发型,林语堂也不避讳,说:“锦端的头发就是这样梳的。”
廖翠凤对陈锦端的坦然、林语堂对孩子们的豁达化解了他们的婚姻危机。夫妻之间对于前任,最好的方法就是坦诚相见。
也许是因为记恨父亲以门户之见赶走了自己的至爱,陈锦端始终没有选择嫁入父亲眼中其他门当户对的大户人家,岁时才嫁给厦门大学一名普通的教授。
有一天,陈锦端的嫂子登门拜访,当得知陈锦端居住在厦门时,林语堂不禁双手硬撑着轮椅的扶手想站起来,并连声说:“你告诉她,我要去看她!”一向通情达理的廖翠凤忍不住斥责:“语堂!不要发疯,你不能走路,怎么去厦门?”林语堂听罢,颓然地倒在轮椅上喟然长叹。廖翠凤心中既愤慨又悲凉——年的相守仍然换不到一颗真心。
相守与相爱之间到底隔了几条沟壑?想来廖翠凤这一生都没弄懂这个问题。而林语堂懂得爱,更懂得“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道理,自此,林语堂与陈锦端再未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