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奇怪的画孤儿院新来了个孩子,名叫小团,十二三岁。跟其他孩子一样,小团的性格非常孤僻,脸上难得一见笑容。跟其他孩子不同的是,小团是个哑巴,只能用笔与人交流。这孩子还有一点与其他孩子不一样,就是他会画画,而且画什么像什么。孤儿院的院长是个慈祥可亲的老奶奶,院里的孩子都亲切地叫她婆婆。发现小团有这个爱好后,老院长亲自给小团买来画笔和纸。看得出来,小团学过画画,而且画起来显得很专心,就像一些专业画家一样投入,往往忘了吃饭睡觉的时间。他第一幅画整整画了三天,这才完成。这幅画是个风景画,画面上有一个平静的小湖,漂着几片枯黄的落叶,湖堤上站着很多人,远处有山有树。看样子画里已经是冬天了,人们穿着厚厚的衣服,双手捂在衣服里,有的带着孩子,让孩子骑在头上,所有的人都在朝一个方向看着,人物的表情也都非常逼真。老院长看了画,夸赞了几句,然后问他:“小团,你的画叫什么名字呀?”小团这次回答很快,不假思索在纸上写道:妈妈。“妈妈?”老院长感觉很奇怪,“怎么会叫妈妈呢?”小团像往常那样,咬着嘴唇,不肯说话了。老院长就没有再问,眉头却皱了起来:这孩子是在街上流浪时,被警察发现送来的。问来问去,孩子就是啥也不说,警察不知道他家在哪儿,爸爸妈妈是谁,只好把他当作孤儿送到了儿童福利院。这之后,小团几乎天天都趴在画纸上,专心致志画他的画。可让人感到不解的是,他每次画的都是同一幅画。而且,画得越来越好,尤其是画中的那些人,越来越清晰传神,神态栩栩如生。在每幅画的下方,小团都要端端正正地写上两个字:妈妈。看过画的人都感到奇怪,问他为啥取这个名字,小团要么摇头,要么走开,就是不说。这个孩子到底有没有爸妈,家住哪儿,谁也不清楚,只能等他自己说出来了。画里画着谁有一次,市里要举办儿童现场绘画比赛,老院长决定让小团去参赛。比赛现场在公园里,许多家长都带着孩子来参观,一百多个孩子一字排开,趴在地上画了起来。小团画的还是他那幅名叫“妈妈”的画,这幅画,他已经画了几十次、上百次,就算是闭着眼睛,也能画出来。不到一个小时,小团就把画画好了,比以前任何一次都要画得好。小团把画画好后,摆上画架,等着评委来打分。这时,有一个男家长带着孩子来到画前。男人长得很高大,戴着墨镜。他双手抱着站在画前,脸带微笑,认真地看了一会儿,不由得赞道:“画得不错呀,有前途!”可是看了一会儿,男人的脸色似乎有点僵住了,瞪着小团好半晌,吃惊地问:“这、这不是……”小团睁大眼睛瞪着他,嘴巴张着,却没有声音发出来。男人话未说完,脸色一阵黯然,低头叹了口气,拉着儿子的手不声不响走了。老院长感到奇怪,问小团:“那个叔叔认识你吗?”小团走到自己的画前,眼睛在画上搜索了一会儿,伸手指着画中一个人。老院长戴上眼镜一看,不禁一愣。小团指着的那个人,也是个身材高大的男人,最醒目的是鼻子上架着一副墨镜。老院长细细地瞅了又瞅,隐约觉得,小团画中的这个男人,居然跟刚才那个男人有点相似。老院长心里一动,抬头看时,那个男人已没了踪影。再看画中的男人抱着双手,两眼看着前方,这动作跟刚才那个男人的动作一模一样。老院长心里疑惑重重,正想再问小团,正好有个年轻的妈妈带着女儿一路看过来。她走到小团的画前,停下脚步认真地看了看,赞道:“这孩子画得真不错呀!我看可以得第一!丫丫,你看,这个小哥哥画得多好!”女儿听妈妈夸赞,也瞪大眼睛看着画,忽然拍手叫了起来:“妈妈,你在画里呀!”妈妈咯咯大笑:“傻孩子,妈妈怎么会在画里?”女儿上前伸出小手指,点点画中一个年轻的女人:“妈妈,这是你呀!这不是你那件红衣服吗?”妈妈凑近仔细一看,惊讶地“咦”了一声,自言自语道:“还真有点像,嗯,这丝巾是我的,这衣服也像……” 扭头看着一边的小团,满脸惊诧:“这画是你画的吗?”小团点点头,也是瞪大眼睛望着她。这位年轻的妈妈就像看见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一样,掉头看看画,又看看小团,脸上的笑容忽然僵住了,神色显得极不自然,又有点慌张的样子。女儿突然兴奋地跳起来:“啊,我也在画里,妈妈你看,我骑在爸爸的脖子上,对,这个一定是我,爸爸最喜欢让我骑了……”妈妈怔了一下,飞快地伸出手捂住她嘴巴,然后一把拉起女儿的手就走。女儿不住扭头往回看:“妈妈,这个哥哥为什么画我们呀?”可妈妈有点生气地说道:“那画的不是我们,走吧,咱们到前面看!”老院长马上凑到画前,细细一瞧,果真在画里找到了一个年轻的妇女,围着一条丝巾,模样跟刚才那位妈妈也差不多。挨着她站着一个男人,看不清脸庞,脖子上坐着一个小女孩,脑后梳两条小辫子,扎着花儿,就像照着刚才的小女孩画的一样。老院长拔腿就向他们追去。女人没走多远,老院长追上去问:“同志,您刚才看的那幅叫《妈妈》的画,你认识那个画画的孩子吗?”女人吓了一跳,接着想都不想,使劲摇头:“不认识,不认识!我咋会认识他呢?”老院长焦急地说:“那个孩子可能是个孤儿,我们正在想办法帮他找到亲人,可我们也不清楚他爸爸妈妈还在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