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刚毕业、新来的同事和我聊天,小伙子能力挺不错,或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我这个公司“老人”面前一副舍我其谁、雄心万丈的样子。当他聊到公司的现状、包括问及公司许多同事的情况时,我明显感觉到他对公司老一辈不以为然和对自已无比自信和期待。
人不狷狂枉少年。七年前,我也是以这副面貌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的。看到面前意气风发、无所畏惧的小伙子,我觉得我真是职场的“老甲鱼”了,一时感慨无限。然而,以往的经历告诉我,小伙子这种咄咄逼人的野心和锋芒毕露不是一件好事。我想,我是一个安分守已的人,倘且对他的言行会产生几丝不快,要是换成他的顶头上司或者与他有利益冲突的同事,不知道他们会对他反感几许。说不定,小伙子还未上路,就因为野心勃勃而栽到他人为他设置的陷阱中去了。
惺惺相惜,尽管小伙子的言语不是那么恭敬,但联想起自己当年初入职场的情形,我分明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于是忍不住对他建议,少说多做,少说话没坏处。
少说话没坏处。这是一句非常简单的话。不知道这句话是否会引起众多职场“菜鸟”的重视,也不知道有人是否会因此认为我这个职场“老油条”在倚老卖老,老气横秋,老于世故。扪心自问,我觉得自己讲了一句真话,虽然这在一些正人君子看来有点消极和明哲保身。
从无数的经验教训看,不该说的不说,想说的以另外不说的方法来表现,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技术性手段。我很佩服很多人熟谙此道并且驾轻就熟,也因此辉煌腾达。本想举几个亲眼看到的例子,但担心有人对号入座,惹事生非,所以举几个历史人物的故事说说,希望大家理解少说话的好处。
1、东汉名将马援
两天前,对于马援是谁我还一无所知,由于写一遍纪念蔡锷逝世90周年的文章,无意中发现了孙中山为蔡写的一副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当时不知道马伏波是什么意思,查阅资料方才知道所谓的马伏波,是指东汉名将马援。进而知道了马援的一些故事。
据悉,马援在讨伐交趾(今越南)的前线上,听说自己的侄子马严、马敦爱议论别人,还爱管闲事,就从前线专门差人给二位侄子送信,信中说:
我最讨厌议论别人长短、评议国家事务是非的人了!儿孙中有人有这种行为,让我难受,宁愿死,也不想再看到这种现象。我盼你们听到别人的过失就像听到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但嘴却不能说。我给你举两个人的例子,让你们为学为戒。要学龙述,别学杜保。龙述敦厚谨慎,不说一句不当的话,廉恭节俭,有威严,我很尊敬他。你们学龙述,学不成也只是长进不大,但总不致害了自己。也就是说:成不了大雁充其量是只鸭子。杜保很仗义,把别人的忧愁当成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结交了不少人。他父丧之时,远近数郡的朋友全来了。我也敬重他,但希望你们不能跟他学。学他不成,就会堕落为轻浮子弟,就象画虎不成反象狗一样!
马援真是慧眼如矩。不久,杜保果然犯事了。当他被光武帝刘秀当面训斥并拿马援戒侄信让他看时,吓得叩头流血,方才得免。而马援告诫子侄不论人长短、不非议国事的事自此深入人心,成为日后保全其家族的一道有利武器。
2、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
曾国藩是蒋介石、毛泽东推崇的名臣。大家熟知他的,除了他带领湘军打败太平天国外,就是他一生谨慎,得以善终。曾国藩家书记载,咸丰八年(1158年)正是湘军事业如日中天之际。此时,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趾高气扬,曾国藩在三月内连续两次给九弟写信,力说长傲、多言为“凶德致败”之二端,他于三月初六的信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