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一家两代人,13个清华生

有这样一个家庭,40多年间,两代人共有13名成员走出清华园,占到清华大学毕业生总数的近万分之一 ——清华大学100年,培养了17万名学生。

  

  唯一没考上清华的,

  是哈佛博士后

  1957年,聂家的大姐聂皎如考入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两年后,二弟聂光启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又过了一年,小妹聂皓如也考进电机系。

  聂皎如姊妹3人共有6个孩子,其中5个进入清华的孩子在家庭里被称为“小清华”。

  唯一没上清华的是聂皎如的女儿唐炬,舅舅聂光启说:“她是学医的,如果要考清华,一定考得上!”

  唐炬1985年考入北京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在哈佛医学院做博士后,现在美国当医生。

  绕了半个地球,

  还是清华牵红线

  这个清华家庭还在不断扩大,3位老清华都在校园里找到了另一半。聂皎如和丈夫唐庆祥,还有来自青岛的李有润是同班同学,聂家在北京,李有润常去玩,因此认识了聂家小妹聂皓如并结为连理。二弟聂光启曾是校运会跳高冠军,与女队跳高能手、电机系的师妹黄群芳结成了情侣。

  和父母不同,聂昕和丈夫连铮在清华时并不认识,一个是88级电机系,一个是85级建筑系,直到两人毕业后,同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留学时才开始交往。

  绕了半个地球,还是“清华”牵线,有缘人终于结成良缘。

  小清华中,老大李铮的太太叫李小霞,李小霞本科不是在清华读的,后来拿到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硕士学位。

  至此,聂家13位清华学子到齐。家庭成员感情极好,经常聚在一起,时不时回清华园走走看看,那是记录了他们青春岁月的地方,虽然相隔几十年,却有相同的回忆。聂昕和父母都出自电机系,“我和我妈就常说起宿舍,巧了,我们住的是同一栋楼,我住一楼,她住在二楼。”

  怎样才能上清华?

  怎样能上清华?无数人都会问。聂家人的回答很简单,那就是认真、上进,再加上一颗平常心。

  聂家人普遍学习轻松。聂皓如读书那会,一周学习5天半,最盼望一天半的周末休息,可以好好玩。几个小清华,小时候聚在一起也是玩,打扑克,从不交流学习。

  李铮分析原因,一是遗传,我们家人脑子都不笨,都挺会考试的。我还算比较刻苦的,像我弟弟,公认的家庭里头聪明人,我都没见过他开夜车做作业。他还给我说:“只要有标准答案的题目,我一看就知道老师想要什么答案!”

  还有就是家庭的氛围,父母都是清华出来的,这又是一种“潜移默化”。

  1987年,李铮成为小清华中的第一人,他能感觉到,后面的弟弟妹妹都把清华当成目标。聂昕就说,自打有高考想法开始,就没想过考其他学校。

  清华大学的理工科,是中国优秀人才集中的地方,聂家每个人似乎都长着一颗理工科脑袋。

  “我就喜欢理工科,数学啊,物理啊,特有意思。”聂皓如承认,上清华有哥哥姐姐的影响,也和自己的爱好有关系。

  清华女生,尤其是理工科女生,一直很稀缺,不过也有聂昕这样的女生,以当年电机系北京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清华,让须眉汗颜。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一家两代人,13个清华生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