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想当农民不容易
在中国,农民不仅收入少,而且在生活、养老、看病、教育等方面与城市居民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跳出农门成为农村孩子的最佳选择。无法考上大学的人只好进城当“农民工”,能考上大学的也尽量不选择农业专业。就读农业专业只能算是无奈选择,而且就业前景亦不容乐观。“农业、农村和农民”竟然成了老大难的“三农”问题。
在德国留学期间,我曾与几个德国人居住在一套五居室的房子里,其中一位名叫缇娜的女士整天在家里不出门,除了吃就是睡。听其他德国人讲,此人在大学里注册了好几次,由于不努力学习,始终无法毕业,也不积极去找工作,所以只能领取救济金度日。
在一次聊天中我问她:“既然城里工作难找,你为啥不去农村当农民?”听我这么说,她笑了起来:“城里的工作都不好找,农村更难,你以为当农民那么容易?”
她告诉我,根据德国法律,任何农民都必须参加专门的农业培训,持证之后才能上岗。
我心想:瞎扯。当农民应该挺容易的,只要有力气就行了,根本没什么技术含量。拿法律来说事,只不过是找借口而已,此人太懒惰,简直没救了。
德国大学农业专业难申请
在一次上大课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名叫克里斯蒂安的同学。他抱怨,宏观经济课程真没意思,实在很无聊。我很好奇地问:“既然对经济不感兴趣,你干吗要学?”他无奈地回答:“没有办法啊,我本来要学习农业经济的,可惜没有申请上,所以只好学国民经济”。
我问:“为啥农业专业难申请?”他告诉我:第一,当农民是非常理想的选择,申请的人太多。其二,在德国大学,农业是受限专业,每10~15个申请人中才有一个被幸运录取。虽然不少德国大学都开设农业专业,但名额实在太少了。听了此言,我不禁对农业专业有些好奇,于是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此专业果然受限,而且是德国最受欢迎的四大专业之一(企业管理、法律、农业和医学)。而且与其他专业相比,农业是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只要能毕业就几乎不会有失业的问题。
鲍尔为啥这么有钱?
2002年夏天,德国朋友于尔根·霍尔先生邀请我到他家度假。霍尔先生是一家企业的工程师,住在德国南部乌尔姆市附近的一个小镇。这里是典型的富人居住区,每家都是独栋房子,房前屋后是花园草坪。
在三个月的时间里,霍尔先生带我拜访了小镇的几乎每一户人家。可能是很少见过中国人的缘故,所以大家对我很热情,有的请我吃晚饭,有的请我坐在院子里喝咖啡。其中一位名叫鲍尔的先生最为慷慨,请我到他家里吃了几顿大餐。印象中,每次在他家里吃一顿饭都要3个小时以上,首先喝点开胃酒或饮料,然后是沙拉、正餐、饭后甜点,最后是一杯咖啡。
鲍尔先生的别墅很宽,院子也很大,家里有不少古董收藏,墙上挂了一些油画。我问:“您是做啥工作的?”他自豪地告诉我:“农民”。
事后问于尔根:“鲍尔为啥这么有钱?”于尔根回答:“因为他是农民”。听了这话我差点晕倒,在我的观念里,农民应该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于尔根进而补充,他是这个小镇里最富裕的人之一。
农民:最惬意的职业
当今中国面临的情况是,城市人生活节奏太快,每天在忙于奔命。而农村收入太低、生活乏味,也少有人愿意从城市回到农村当农民。然而,德国的情况完全相反:富裕的人到农村居住,住在农村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甚至有本事的人都想去农村当农民,因为德国所谓的农村,其实没有任何城乡差别,所有的“农村”都具有完备的基础设施,生活、交通、通讯等都非常方便。
德国农村不仅美丽,窗前门外几乎都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坪,视野很开阔,而且文化生活也特别丰富。经常看到男人们坐在街边喝啤酒聊天,或者几个妇女围坐在院子里“Kaffeek watsch”(下午四点左右喝咖啡闲聊)。有的人牵着狗遛弯,有点则在草坪上烧烤。而且每个小镇都有自己的节日,甚至每条小街都有自己的“街节”。
为啥德国农民如此悠闲?原因很简单:他们已经完全实现了机械化,不需要太多的人工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更不愁销路,因为德国生产的农产品处于短缺状态。国家每年需要从南欧进口大量的粮食,否则德国粮食无法满足国内需求。也许有人会问:为啥德国不多生产粮食呢?原因当然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国的耕地面积不足。德国人认为,不要过多地向土地索取,而应该把土地养护起来。怎么养护?种草、种花和种树。因此,在德国大地上,除了大片的森林就是一望无际的草坪。
由于农民生活安逸,所以农民这个职业在大学生眼里成了不折不扣的“抢手货”。当然,国家政策的扶持也是重要的原因,国家对农业专业学生有很多优惠政策,比如得到低息政府贷款买地或租地来建立自己的农场和农业企业;在创办农场的第一年,可以得到政府的资金补贴和随后几年的减免税收待遇。政府完善保险制度,使医疗、退休、工伤等保险覆盖到每个农民,从而做到老有所养,无后顾之忧。
此外,德国具有强大的农民组织,他们向农民提供各种无偿服务,从提供信息到维护农民的权益等,无所不包。因此,农民成为德国最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