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景泰年间,朝内发生了一件奇事。兵部机密屡屡失窃,可又查不出原因。明景宗朱祁钰一怒,罢免了兵部尚书,选用德高望重的于谦出任新尚书,并命令限期抓住小偷。于谦接了圣旨,笑呵呵地到尚书衙门上任来了。尚书衙门的官吏们想,这回好了,于大人上任,可有小偷好看的。于是,大家都拭目以待,等着小偷落网。
谁知于谦上任后,整天无事人一样,并没把抓小偷的事放在心上。甚至公然对大家说:“偌大的尚书衙门,丢失点东西,何必大惊小怪?”说完,回到办公室喝茶去了,把皇帝的圣旨全没当回事。
于谦公干之余,没事时还爱弄几个小菜,坐在自己的办公室内,热上一壶酒,找几个同事小饮几盅,一块儿乐呵乐呵。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加强同事间的关系嘛。
那天是个下雪天气,鹅毛大雪一白千里,映着房内也一片虚白。于谦长长地打了个哈欠,感到实在无事可做,就让跟班的王二去买几个小菜回来,又整治了一壶小酒,然后烧红炭火,把尚书衙门的同事都请来。
大家一听,都高兴地来了,围着桌子坐下,于谦仍然乐呵呵地给大家倒上酒,举杯道:“各位大人,正值雪天,辛苦了,我敬大家一杯。”
大家都拿起杯子干了,其中一个下属想起捉拿小偷的事情,借着喝酒,就顺便询问道:“于大人,捉拿小偷不知有线索没有?”话还没说完,就被于谦挡住了,说:“今天喝酒,不谈让人扫兴的事。再说了,最近不是不见小偷活动了吗?”
大家一听,白了一眼那个不识相的同事,都打着哈哈道:“尚书大人德高望重,一定是小偷听了大人威名,早已逃得没有踪影了。”于谦听了这话,高兴地捋着胡须大笑,很是得意。
这儿还没有笑结束,王二就走进来告诉于大人,外面有人求见。于谦拿着酒杯问王二道:“谁找本官?”王二告诉他,来人说是看护尚书大印的官吏李美。于谦一听,忙让请进道:“大冷天的,让李大人进来喝两杯。”
李美听到于谦传唤,忙踉踉跄跄地跑进来,还没有张嘴,于谦已经拿起杯子,让李美喝两杯酒驱驱寒。李美这会儿哪用得着驱寒啊?脸上汗珠滚滚落下。他接过酒杯,放在桌上,“扑通”一声跪下来,连连叩头。于谦一惊,忙要扶他起来,说:“有话好说,李大人这是怎么啦?”
李美跪在地上不起来,说:“尚书大人如果饶恕了下官的罪责,下官才敢起来回话,不然的话,就跪在这儿,请尚书大人处罚。”
于谦乐呵呵地道:“李大人,有我呢,天塌不下来,起来说话。”说着扶起李美,问究竟怎么啦。李美这才告诉于谦,刚才自己去了趟厕所,回来时发现尚书大印不见了!
所有喝酒的官员都“啊”了一声,有一个人甚至手一颤,酒杯落在地上,打得粉碎。丢失别的东西还说得过去,尚书大印丢失,那可是天大的事情,可真是要掉脑袋的!这小偷也太胆大妄为了,过去失窃,尚书被免;这次看来大家怕集体难逃罪责了!
房内一时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说话,大家都望着于谦。
于谦问李美,丢失相印的事别人知道吗?李美说,相印丢失后,自己就急忙到这儿来报信了,想请大人提前想一周全办法,怎么还敢告诉别人呢?
于谦听了,笑着拍着他的肩说:“没说出去就好,没说出去就好。”
大家也都这么想,趁皇帝不知道,赶快找吧。于是酒也不喝了,大家一个个站起来,准备分头去找相印。谁知于谦照旧乐呵呵地拦住大家,包括李美在内,都不让走。“各位大人,酒还没喝尽兴呢,继续,继续来。”他自己说完先拿起杯子“吱吱”喝起来,那个悠闲样儿简直没法说。
有人建议:“大人,喝酒有的是时间,找到尚书大印,我们再找个地方好好庆祝一下,今天就免了吧,不然圣上知道后,吃饭的东西就保不住喽!”
于谦一点儿也不急,无论如何要让大家尽兴。大家实在走不了,无奈之下,只有坐了下来。
可是李美是无论如何也没心情喝酒,毕竟职责所在啊。
于谦仍笑呵呵地把他按在椅子上道:“继续喝酒,不要惊慌,像原先一样,该饮酒的饮酒,该论诗的论诗,本尚书保证,一个时辰左右,大印回到原位。如果大家不像刚才那样尽兴,本尚书可就不敢保证了。到时本尚书受罚,各位大人可得陪着我啊。”
大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看于大人如此笃定,一个个也安静下来,同刚才一样喝着小酒,谈着诗词。
两壶酒见底,一个时辰也差不多了,李美站起来,要去看相印。于尚书笑笑放他走了。
其他人也想走,于尚书一伸手,仍然不放,对他们说:“各位大人少安毋躁,李美马上就来了。”
果然,还没等大家坐好,李美就急匆匆地跑来了,仍然满头大汗,不过这次再不是一脸忧愁了,而是满脸喜色道:“大人神算,大印回到了印盒中!”大家一听,又是“啊”的一声,都敬佩地望着于谦,一个个很是不解,于谦仍然微笑着喝着小酒。大家实在忍不住了,连连请教于大人,为什么如此淡定,为什么就能判断出大印过一会儿一定会放回原处。
于谦捋了一下胡须,告诉他们,大印在办公室内无缘无故消失,一定不是贼偷去了,“防卫这么森严,贼能偷去吗?”他分析道。大家一听,都连连点着头,这话有道理。可既然不是贼,会是谁呢?
于谦分析,一定是尚书衙门里的小吏,“这个小吏拿去尚书大印,一定是去干违法的事,大多是印制公文去了。他既然干违法的事,就一定不想让人知道,如果我们得到大印丢失的消息,就组织人力大力搜索,闹得满城风雨,那家伙一害怕,为了消灭证据,就会把大印悄悄扔入水中,或者火中。所以我让大家留在这儿喝酒,一派从容镇定,偷印的家伙一定以为我们还没有发现丢印的事,这样一来,他心就安了,自会把大印放还回来。”
大家一听,又“啊”了一声,一个个翘起拇指。
于谦仍然笑着问:“大家想知道盗印的人是谁吗?”
大家都忙忙点头,当然想看看这个小偷的庐山真面目了。这家伙最近以来频频偷盗,害得大家没少受皇帝的训斥,丢尽了颜面。
于谦一声吩咐,不一会儿,士兵们押进来一人,是相衙一个叫张胜的书吏。原来,于谦听到尚书大印丢失后,一边留下大家喝酒,一边暗暗吩咐自己的跟班王二,让躲在相衙办公室旁悄悄地盯着。王二领命去盯了不一会儿,果然就看到一个人悄悄跑来,看看左右无人,把大印放心地放回了印盒,又一转身悄悄跑了。
抓住张胜后,于谦命令士兵,在他的衣内和办公室内搜寻,一定还能搜出盖着尚书大印的文书。士兵们接受命令,按照于谦的话仔细一搜,果然在张胜的办公室里找出一份公文,打开来看,竟然是朝廷近期派兵防备瓦剌进攻的计划,计划用信封封着,上面盖着尚书大印。
张胜面对人证物证,“咚”一声跪在地上,招供了盗印的真相。
张胜这家伙拿着国家的俸禄,却做了瓦剌的奸细。瓦剌军在进攻北京失败后,想摸清明朝兵力部署,再次发动进攻。于是就派人收买张胜,给了他很多银两,让他打探朝廷机密。张胜得到银两,喜出望外,答应了瓦剌首领也先的要求,利用自己的身份,多次盗取机密。这次所送机密特别重大,张胜怕沿途受到盘查,所以就弄成一个公文形式,再盖上尚书大印,装进信封中,以为如此可以瞒天过海,做到神不知鬼不觉,不料却被于谦轻而易举地识破。
这时大家才知道,于谦表面松弛,是为了让小偷轻视自己,放松警惕。请大家喝酒,更是为了给小偷创造一个偷盗东西的机会。
抓住内奸不久,于谦把张胜盗印的事派使者告诉瓦剌首领也先。也先丧了气,彻底打消了出兵明廷的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