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历史剧剧本:商鞅变法

第一幕:孝公求贤

旁白:这个历史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七雄纷争的战国初期,一天,在秦国的宫殿里……

秦孝公(忧心忡忡):唉!在七国中,秦国地处西方,综合国力最弱,最近,魏国又夺去了我黄河以西的领土,长此以往,秦何以保?

宫廷管家:大王,东方六国开会定盟约,又没有邀我国参加。

秦孝公(大怒):什么?!欺人太甚!此乃大耻也,吾必发奋图强,雪洗此辱。来人,将此《求贤令》贴出去,吾要告知各国人:谁要是能想办法让秦国富强,我就封他作官,还要把国土分给他。

(宫廷管家在交通要道上贴《求贤令》)

商鞅(苦闷而又欣喜地):想我公孙鞅有雄才大略,却苦于无用武之地。近闻秦国广招贤才,这正是实现我远大志向的好机会。我要去试一试。

宫廷大殿上)

商鞅经人引见:拜见大王。

秦孝公:先生请起,不知先生有何高见?

商鞅(踌躇满志地):一个国家要富,必须发展农业,这样,百姓有吃有穿,才能安居乐业,军粮才有保障;一个国家要强,必须训练军队。

秦孝公(点头):先生此言甚是!可是怎样才能把农业发展起来呢?

商鞅(坚定地):承认百姓已经开垦的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同时,要赏罚分明,老百姓努力生产,垦荒多的、向国库上缴粮食和布帛多的,可以免除一家徭役;懒惰和弃农经商的,连同妻子、儿女一起充为官奴。

展开全文

秦孝公:依你之见,怎样才能把军队训练强大呢?

商鞅(坚定地):同样要赏罚分明,在战争中军功越大,授予的爵位越高,赐给的土地、车辆、衣服和房子也越多。旧贵族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特权。

秦孝公(点头):您很有见地。

商鞅: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秦孝公:哦!那么,先生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商鞅:不知当说不当说。

秦孝公:愿闻其详!

商鞅(神情非常坚定地):最重要的是要改革创新,改掉祖宗的旧制度。但是,大王,这会损害一些贵族的利益,达官贵人会坚决反对的。自周天子实行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以来,这些贵族世代享有特权,不需要努力就可拥有很高的爵位、做大官,因此不思进取、腐朽无能,阻碍了秦国的强大。要实现秦国的富强,应当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管理国家。

秦孝公:先生所言极是!可是先生有所不知,在我秦国,国君的权力不大啊!

商鞅(略思索):那就要加强国君的权力。我看,可以把秦国分成30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县丞去进行治理,不称职的县官治罪;同时要实行法治,用法律制度来贯彻变法措施的实行,不知大王可否有决心?!

秦孝公(欣喜地):先生,您就是我的知音哪!在七国中,秦国最弱小,再不改革我就无脸见江东父老了,将来也无脸见我的列祖列宗了。吾意已决,我会全心全意地支持你的!明天早朝,你与大臣们再具体商议商议!

商鞅:遵命!

第二幕:廷议变法

旁白:在宫廷上,秦孝公故意装作顾虑重重的样子。

秦孝公:众位爱卿,我打算改革祖宗留下的规则,但又怕天下人笑话我,这可如何是好?

商鞅:大王,有独到见解的人,总会受到世俗常人的讥笑。只要能使国家富强,就不必按照旧制度去办,没有必要遵守老规矩!

秦孝公(赞同地):此言甚是!

保守派大臣甘龙(急切地):大王,祖宗之法不可改,否则,会被视为不孝啊!

商鞅:甘大人,此言差矣!目前,秦国的富强比什么都重要,如此重大的事情,又何必拘泥于陈规呢?!

甘龙:采用旧法治理,官吏熟悉,百姓安定,天下才不会大乱啊!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历史剧剧本:商鞅变法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