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日前,由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联合主办的“聚焦‘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讲好中国故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模式创新研讨会”在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杨浦教学区召开。
回归本源、回溯历史、回应现实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围绕如何讲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谈了自己的体会:在回归本源中讲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就要加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研究,在经典作家的原初语境中更加客观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经典作家的思想批判中更加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经典作家的缜密论证中更加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在回溯历史中讲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就要回到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特别是改变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通过呈现马克思主义开启新历程的预见力、汇聚革命力量的凝聚力、推动历史转折的引领力,引导学生从中感悟马克思主义深远的影响力和强大的感召力;要在回应现实中讲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就要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回答现实发展进程中涌现出来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由此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力量,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院长陶传铭认为,讲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必须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中的科学原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方法,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结合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语境,必须紧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课题,必须与时俱进推动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体系创新发展。只有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行,马克思主义教研团队行,马克思主义教学模式行,才能讲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贯通”是经典著作教学有效途径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王国平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我们的教学研究中的价值应有完整呈现,具体要做到“四个把握”,一是要科学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二是要科学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三是要科学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历史性贡献和对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四是要科学深刻把握共产党人精神世界建设的规律。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王公龙教授认为,“贯通”是经典著作教学的有效途径,有必要让经典篇章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贯通、让马克思主义经典篇章与经典作家的生平贯通、让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与学员的理论困惑贯通、让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与西方学术思潮贯通。在将经典篇章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相贯通的过程中,一是要把具体论断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定位。二是要把具体的论断放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加以定位。三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联系起来。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主任姜延军教授认为,“讲政治”是讲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第一原则。现实中我们将“学术和政治相统一”表达为“用学术来讲政治”,并在惯性逻辑上认为“先有学术,才能有政治”。于是很多时候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在把事情讲得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时,首先追求讲的有意思;把理论讲得既有方向又有深度时,首先追求有深度。没有重点的两点论是虚妄的,在讲好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中,学术和政治构成一个矛盾统一体,政治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学术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政治是知其所以必然,学术缺少政治的引领是不行的。悲天悯人的大道理,只有具有深沉政治眼光与政治关切的人才能讲出来、讲明白。
图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共产党宣言》情境教学馆中不同语种的《共产党宣言》版本墙
从经典著作中汲取理论思维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副院长鲍金教授认为,读懂读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有效方法,具体可从以下四个视角来探索:一是重复性阅读,这是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础方法;二是参考性阅读,这是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支撑;三是问题性阅读,这是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深化途径;四是体系性阅读,这是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高阶标准。
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芳教授认为,要将党史完全“融化于”而不是“融入于”思政课,必须抓住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而这正是体现在两个《历史决议》中的精神实质。两个《历史决议》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历史观的集中体现,同时两个《历史决议》的形成史,本身也是思政课的内容。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勇教授认为,要从毛泽东著作中汲取理论思维的力量。理论思维是彰显思政课思想性和理论性的基本表征。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形态和源头,为把握理论思维的结构维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撑。理论思维始于问题意识,毛泽东著作中很多文章都是以问题意识来打开系统的论述,这些思维方式中蕴含的力量值得我们去汲取。
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教授认为,讲好中国故事有很多要素,其中遵循中国故事背后的理论逻辑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要素。在“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语境中,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和人民性,以及把握四者之间辩证统一的逻辑关联。讲好中国故事有多维尺度,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讲中国故事,才能让中国故事具有更旺盛更持久的生命力。
作者:陈瑜 罗丹 杨崇磊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