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之《敢为人先:上海体育》在沪首发,全书从上海体育事业的近代发展情况、世界性赛事成就、城市地标、群众体育、海派球星、体育传媒、体育对外交流等方面切入讲述,精选42个历史故事、人物,在以史料为依据的主线中穿插名人轶事、社情民俗。在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看来,《敢为人先:上海体育》以一个个史料翔实 串联起鲜活的上海体育发展史。
自2019年起,上海通志馆携手学林出版社依托馆藏志鉴“信史”“官书”优势,连续推出“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洪民荣认为,“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立足方志的史料价值,编写接地气、有血有肉 ,记好上海历史、讲好上海故事、传承上海精彩,正是这套丛书的初衷。
经授权,现摘编书中有关吴敏霞、刘翔、陶璐娜等冠军 如下——
《吴敏霞:一颗冠军的心》
曾几何时,这位来自上海徐汇区的小姑娘被认为“不具备跳水天赋”,好几次面临重大抉择。在20年的跳水生涯中,她多次受伤,一度被人称为“玻璃美人”。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吴敏霞非但收获了成功,而且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 代。
吴敏霞于1985年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吴钰明做电器生意,母亲诸金妹是企业职工。6岁那年,体校教练去吴敏霞所在的幼儿园挑苗子,在100多个孩子中相中了她。测试是有一定强度的,别人会哭,会打退堂鼓,只有这个孩子,虽然身体很小,却有着超出常人的耐力和柔韧性。跳水和舞蹈教练都看中了吴敏霞,父母选择了跳水,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呢?没有。只是跳水训练场离家近,不用花费时间接送。吴敏霞父母为她选择了跳水运动,就是出于这么一个最朴素、最家常的理由。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待到入选国家队时,吴敏霞已经在跳水池边训练了差不多10年。其中甘苦,只有她自己清楚。她或许不是那种身体条件突出的天才型选手,但她用自己的勤勉与忍耐面对所有的挑战。伤,病,这些运动员不得不面对的困难,难倒过多少天才运动员。但吴敏霞熬了过来,连父母都不敢相信她能有这样的毅力,从来不缺席一堂训练课,从来不放过一个技术动作的练习……
去北京报到那天,吴敏霞的髋关节受了伤,她打着封闭针上了飞机。但在国家队的道路并不平坦,中国跳水队群英荟萃,她并不突出。2000年悉尼奥运会是一次重要机遇,跳水队没有选她。对于运动生涯非常短暂的跳水运动,尤其是女子项目来说,错过一次奥运会是很难弥补的损失。继奥运落选后,吴敏霞又经历了第二次挫折:第九届全运会前身受重伤。接连的打击落在小姑娘身上,换了别人,或许早就放弃,但吴敏霞的特点就是耐力和坚持。她始终相信水滴石穿,自己的机会一定会到来。
果然,属于吴敏霞的时刻终于还是来了。她和郭晶晶合作,获得2001年世锦赛女子三米板双人冠军,接下来的世界杯、亚运会又是连获佳绩,终于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获得金牌,吴敏霞本人还获得个人赛银牌。
连续四届奥运会,吴敏霞获得五枚金牌,其中有四枚是双人金牌。有人说她是“郭晶晶身边的人”,或许有一定道理。但要做好那个“身边人”,绝非易事。一开始,吴敏霞从郭晶晶身上找到某种安全感,每次比赛都有个姐姐带着她,她需要做的,是尽量避免因为自己的失误拖后腿。即使被说成“千年老二”,吴敏霞也不在乎。
郭晶晶的退役把吴敏霞推上了“一姐”的位子,躲也躲不开。不是没有烦恼,不是没有压力,吴敏霞还是默默地承受。她揣摩郭晶晶是怎么做的,训练、比赛,尽量不让自己背包袱,尽量给小队员做榜样。2012年,她获得伦敦奥运会女子三米板单人金牌。这枚金牌宣告吴敏霞不再是那个“参加双人赛的冠军”,她是个全方位的冠军,无可辩驳。
伦敦奥运会之后,吴敏霞想过急流勇退。2016年对她来说有些遥远,没有中国跳水运动员突破过30岁这个关口。而她,单人、双人金牌都有了,已经大满贯了,还有什么动力呢?然而,团队需要她“传帮带”,她个人也无法割舍对跳水的热爱。在教练和父母的鼓励下,她重新站到跳水池边,并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以31岁的“高龄”完成了“五冠王”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