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剧本杀”内卷,谁会是赢家?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霍红】聚在一起“打个本”,如今成为年轻人之间流行的休闲文化活动。从2016年推理真人秀节目《明星大侦探》开始,“剧本杀”便进入中国年轻人的视线,经过2017年至2019年的发展,最近两年在国内呈井喷状态:一个月就有10多个不同城市的展会,为了抢一张大展会入场券有时还要加购店家票。目前“剧本杀”展会的举办方都是早期入行的发行方,他们手中掌握着很多商家信息,看似举办展会发行更容易赚钱。然而就在10月的重庆展会上,记者却发现,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似乎正在转变。

走进“剧本杀”展会

“老玩家转行当店家店家转发行,发行转展会”,一语道出“剧本杀”目前的行业动态。在近日的重庆展会上,一位北京的发行告诉记者,自己认识的1万多家“剧本杀”店家客户中,有很多都已转行做发行。因为门槛低,同行间的竞争让店家选择剧本时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成本也越来越高。即使发过几个被市场认可的剧本,但是公司目前也只能是收支平衡。

以前“剧本杀”店家为了买到好的剧本,在展会上要“讨好”和“买通”发行商,然而近来却出现发行无法组局的情况——发行约不到店家,便缺少测试剧本的机会,这样就得不到市场前期评定,没有口碑就很难在展会上推销剧本,这让很多发行头疼不已。

为了扩大竞争力,“剧本杀”的发行不光在国内,甚至发展到北美华人圈——多伦多、纽约、洛杉矶已成为发行商瞄准的市场。

“90%的店都不赚钱”

“剧本杀”到底怎么玩?通常一个剧本需5至10人参与,具体人数由剧本创作者按照故事情节来设定,故事类型分为欢乐、恐怖、情感、推理、硬核等不同风格。为了让玩家有更好的体验,很多剧本还增加演绎环节。不过无论哪个类型的剧本,娱乐性和推理性都是基本要素,主持人(DM)根据剧本线索带领玩家走进故事,一桌新老朋友开始上演着一出出戏。

从玩家、店家,到发行,90后和00后如今贯穿着“剧本杀”整个行业的上下游。与电影院、图书馆、网吧和咖啡厅相比,“剧本杀”店更容易结识新朋友,因此成为最受年轻人欢迎的社交场所。“我们‘剧本杀’店虽然只开了3个月,但是已经成就了几对男女朋友。”山西大同一家“剧本杀”店老板告诉笔者。

目前全国“剧本杀”门店已经超过4.5万家。在重庆,记者走进一栋不大的商业区办公楼,里面有40多家“剧本杀”店铺。走进其中一家门店,简单的装修,书架上摆放着几十个剧本,墙上贴着海报,几间房子被打了隔断,每个房间都陈列着不同摆设以呼应不同剧本主题。一位正在探店的中年男士告诉记者,儿子经常玩“剧本杀”,现在想投资20多万开一家“剧本杀”店,因为不熟悉这个行业想来了解一下行情。

展开全文

当“剧本杀”展会从卖家市场转为买家市场,可以看出,这个行业的商家在爆发性增长的同时,消费者群体并没有呈现同样速度的增长。“时长和内容限制了消费群体”,有经验的店家这样解释。展会现场,一个本来有兴趣的顾客了解到需花费4至6小时才能完成一个剧本时,便遗憾地走开了,“我这个年龄已经不可能在昏暗的房间里读大块文字,太累了”“我没这么多时间呀!”商家也有越来越多的抱怨:“我们一个四线城市去年(“剧本杀”店)还是几十家,到今年已有上百家。但是玩家就是那么多人,人数已到了天花板。”“北京的市场竞争更激烈,其实只有放假和周末才有更多玩家来店里。”“我们城市90%的店都不赚钱,但是已经投资就只能撑下去。”

是“一阵风”,还是沉浸式娱乐的开始?

轰轰烈烈的“剧本杀”市场,只有身处其中才能清楚真实的现状。“现在的玩家越来越挑剔,我们到处参加展会,就是为了买到更好的剧本。但实际上,玩家就是去了这家再去另一家,店家之间竞争激烈,‘内卷’太厉害了。”与此同时,圈外也有很多“同行”正在观望。笔者在一家影视公司了解到,一直做海外批片的该公司由于主要业务大受疫情影响,如今正探讨“剧本杀”项目是否可以成为业务分支。该公司主管说,“我们手中有大量IP,这些IP是否可以发展成‘剧本杀’的剧本,我们还在探索。”

目前市场上已出现很多知名IP改编的“剧本杀”剧本,如《庆余年》《王者》等。一位影视行业的编剧认为,“剧本杀”体量太小,花费同等时间的剧本收益远远不如电影剧本,“在我看来,‘剧本杀’的剧本充其量就是一个故事大纲加上桌游游戏机制。”另外一位行业编剧不屑地说,“(‘剧本杀’剧本)内容太肤浅,甚至还有不少语法错误。有的游戏还很低俗。”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剧本杀”内卷,谁会是赢家?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