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和美图

    从小到大这么多年,兄弟仨没争过闹过,甚至没红过脸;尤其不管走到哪儿兄弟间只要碰上面,必打招呼。哥哥长弟弟短的,叫得亲切,听得一街两巷的邻人们很是惊佩。因为夲镇大多数兄弟们在当地见面是从不打招呼的,有的都不瞅一眼。除非有要事相告。兄弟仨都成了家,各过各的,仍然保持着这种亲和的关系:有事相互帮,抢着做;没事也五天一小聚,十天一大聚的——三家人口到一块,吃点喝点,说说笑笑,幸福和谐,其乐融融。所以,镇上人都把赵氏仨兄弟当成了楷模,哪家兄弟们打了闹了,劝架的人必说:一母同胞,亲还亲不过来呢,哪能恼?看看人家赵家仨兄弟多好多团结,应该向人家学习。

    其实,赵家兄弟并不是当地人。早年间父亲是个穷要饭的,从外地讨到本镇后,靠给孟大财主打工落下脚来。解放后,在新政府的领导下,才分得了土地和房屋,因此,也就定居下来,有幸又在新社会里娶了妻生了三个虎似的儿子。只是老两口子没福气,都在改革开放之前故去了。二老一生都没穿身上吃肚里,更没给儿子们落下什么遗产。倒是临咽气之前的父亲,抓住三个儿子手,交代儿子们“一只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折不断;孤门独户,你们兄弟要团结哩!”三个儿子含泪齐声答应记住了。没了父母,没了瓜葛;没有家产,少了纠纷,兄弟仨倒因此更加团结。虽然各自创业,各自生活,但那份浓浓的手足之情却从来没有淡忘过。

    想不到的是,后来竟有一件事情在他们身上发生了。

    那天,赵三肚子不舒服,去当街寿春堂里抓中药。那位鹤发童颜知识渊博的老中医先生,不但精通医术,在琴棋书画方面也很有雅兴。他诊室墙上挂的一幅古色古香活灵活现的松鹤图,很是吸引了赵三的眼球。略识翰墨的他,还从来没见过画得这么精妙的国画,不由赞叹说好,真好。老先生见赵三赏画这幅专注的神情 ,忽然想到了什么似的,问赵三:

    你家的《和美图》还在吗?

    什么《和美图》?把赵三问了个愣。老先生解释说,就是清代著名画家舟山湖人画得那幅一个童子怀抱一束莲荷和梅花的画,那幅画要保留到现在,少说也值100万。 那是我们镇临解放,孟大财主携家潜逃时落下的一幅画,让你父亲捡了去。

    赵三连问是真的吗?

    老先生慢条斯理地回答:千真万确!就怕你家人不懂画,没当好东西,这么多年早给扔了。可惜呀!

    赵三是解放后生人,小时候的事依稀记得,在他的印象里,文革前他家的破屋墙上仿佛挂过一幅古旧画,但嫌陈旧不鲜亮,过年的时候让谁摘了下来。但后来搁到了哪儿,他就不知道了。

    赵三回家后,就把心里的这个悬疑,告诉了两个哥哥。两个哥哥因比赵三大几岁,记忆更清楚,一听此事,也马上想起来了:对呀!我家是挂过那幅画,叫和美图,可后来拆屋盖屋时弄到哪里去,都说记不得了。

    那可是100万呀,兄弟们情分再好,也不能让一个人独吞。因此,兄弟仨开始猜疑起来:

    赵大想:他生性心粗,没文化,那幅画八成让赵二这个精明鬼藏起来了。难怪这些年他老往外跑,发财这么红,倒腾古董呢……

    赵二想:拆屋盖屋那阵,老家里所有东西都搬到赵大新住宅里去了,那幅画肯定被他拿去卖掉了。原来他对我们好,心里有愧呀……可赵三……

    赵三怀疑赵大,也怀疑赵二,因为他明白自己没拿那幅画。

    哦,一幅价值百万的和美图,到底哪去了?

    就这样,兄弟三人一直互相猜疑着,慢慢地变得生分起来,慢慢地聚会也没以前勤了……再后来干脆都断了来往。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和美图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