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古岩寺的传说

  古岩寺坐落在上饶市城东的松山,依山而建,丛林环绕,殿宇巍峨,气势宏伟。寺外松柏常青,风景秀丽;寺内高僧云集,香火鼎盛。

  相传很早以前,古岩寺不叫古岩寺,而是叫做虎岩寺。说到“虎岩寺”这个名称的由来,就不能不提在此驻锡开山的鹅湖大义禅师

  大义禅师俗家姓徐,早年出家,醉心禅法,对佛教义理有极其透彻的钻研,对坐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一生以净土为归航,念佛为宗趣,力倡戒杀放生,弘扬净土教义。唐德宗年间,大义禅师听说信州松山有一岩洞,宁谧岑寂,冬暖夏凉,不胜欣喜。因为他一直想寻找一处能避风遮雨的净地,面壁禅修,现在听说松山有此岩洞,便一路寻觅过来。

  这天中午时分,大义禅师正行至一松林旁,忽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天色陡然暗了下来。大义禅师驻足抬头一看,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不知怎么突然变得昏黑,像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兆。他赶紧四下一望,想找户人家避避雨,也好顺便化点斋饭,等大雨过后再赶路,可周遭没有一户人家,除了松林还是松林。

  正当大义禅师为找不到住家而焦急时,突然,背后有人猛地推了他一把,他一个趔趄险些摔倒,只感觉到一双有力的大手在使劲地推着他朝前走去,耳边有人说道:“快跟我走!”大义禅师被推得跌跌撞撞地朝前走去,此时,他已经意识到有什么不测了,喘息之余,他猛一回头,见身后是一农夫,身上还背着一捆柴。由不得大义禅师多问什么,农夫连推带拉,来到了家。

  一进家门,农夫就赶紧关上大门,而且还加了根木棍撑着,之后便把大义禅师请进里屋坐下。大义禅师明白农夫是出于好意,连声念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这时,只听见外面狂风呼啸,那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大义禅师一抬头,只见农夫从鸡笼里麻利地抓起一只鸡朝后屋走去。大义禅师觉得奇怪,以为是农夫要杀鸡招待自己,忙追了上去说道:“阿弥陀佛,施主,不可杀生!”农夫笑道:“不杀生不杀生。”大义禅师问道:“那你这是为何?”农夫小声说:“不要吭声,等下你就知道了!”大义禅师心领神会,小心翼翼地跟着农夫来到他家后门边,透过墙壁的缝隙朝外看去。

  刹那间,屋外又是一番景象,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大义禅师一愣,心想要不是农夫相助,自己真要遭此罪也!他正想道谢,只见农夫用手指点前方,大义禅师顺着农夫手指的方向看去——

  “啊!”他倒抽一口凉气,浑身一个激灵,大吃一惊。只见一只白额猛虎从他刚刚来的路上大摇大摆地走来。

  大义禅师这才明白刚刚农夫为什么要使劲推着自己往他家走,原来是要救自己的命。顿时,感恩之心油然而生。他正要拜谢,却见农夫把手中的那只鸡从墙角的一个小洞里悄悄地放了出去。咦,这个时候放鸡干吗?大义禅师正疑惑,只见那只鸡出洞后朝前跑去。就在此时,那只老虎发现了这只鸡。只见老虎飞快地跑来,纵身一跃,一个饿虎扑食……大义禅师心想:原来农夫是拿鸡喂虎啊,这又是为何呢?还没等他想明白,突然间,只听“扑通”一声,老虎不见了,那农夫拍手叫好,大义禅师仔细一看,原来老虎掉进了农夫事先设下的陷阱里。大义禅师这才弄清楚了农夫的用意,他这是以鸡诱虎,将虎捕获。眼前发生的这一切,着实惊心动魄。

  农夫从屋里摸出了一把长刀,打开后门朝陷阱中的老虎奔去,大义禅师的心往上一提:农夫他……他莫非是要杀虎?果真,只见农夫挥刀朝老虎砍去,那只陷阱中的困虎猛地一声怒吼,天摇地动。说时迟那时快,大义禅师一个箭步上前拦住了农夫:“切切不可杀生,阿弥陀佛……”农夫紧盯着他说:“你这是……”“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大义禅师说完竟席地而坐,从怀里取出木鱼,一边敲着,一边念起佛经来了。

  事情也怪,一闻木鱼声,农夫手中的刀便慢慢地放了下来,而那只困在陷阱中的老虎,竟也寂然听受,一场血腥就这样让大义禅师给化解了。

  “不杀,那你说怎么办?”农夫问。大义禅师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放生吧!”“放虎归山?”农夫又问。大义禅师回答:“正是,众生皆有佛性也!”农夫有些生气了,说:“我救了你一命,你反倒来坏了我的事,你可知道我们这一带常年受虎患威胁。你……你这和尚到底是什么来路?”大义禅师合掌应答:“吾从鹅湖山来,法名大义!”一听到这儿,农夫惊愕了:“您就是鹅湖山上的大义禅师?哎呀失敬失敬。阿弥陀佛……”

  鹅湖大义禅师乃唐代高僧,方圆几百里谁人不知,农夫被大义禅师的虔诚大义打动了,就这样,听从了大义禅师的劝导,把这只老虎给放了。霎时,云开日出,风停雨去。看着那只摔伤了一条腿的老虎蹒跚离去,大义禅师才问:“请问施主,这是什么地方?”农夫答道:“此地名叫老虎棚。”大义禅师一惊:“松山老虎棚?”农夫说:“正是。”大义禅师又问:“听说这松山上有一个岩洞,离这儿还有多远?”“不远,不远。”农夫用手给大义禅师指点着说:“就在那边山顶,一里来路,我打柴常路过那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大义禅师听后甚喜,吃了一点斋饭后,便匆匆朝松山顶走去。

  大义禅师来到松山顶,果见这里有一岩洞,纵横十余丈,格外寂静幽雅,洞外丛林环绕,鸣泉清澈,松林翠绿。他走了那么多地方,觉得这里真是一处难觅的坐禅净地,遂立愿在这里建造寺庙,设坛传教,并将此洞命名为“古室寺”。

  经过一天的奔波行走,大义禅师也累了,便在洞中和衣躺了下来。他刚闭上眼睛,只觉得有股寒气从洞外袭来,他不禁打了个寒战,赶紧翻身坐起,见有个黑影从洞外朝内走来,一双眼睛闪着绿光,像是两道利剑直射向他。大义禅师定睛一看,正是今天在老虎棚他让农夫放生的那只老虎。于是,大义禅师连声念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那只老虎就这样与大义禅师对视了片刻,大义禅师不解,他左右一瞧,顿时心里明白了,原来这个洞就是老虎的家,看来是自己鸠占鹊巢,占了它的地盘了。大义禅师笑着对着老虎说道:“看来我们还真是有缘,又见面了!这也许就是佛旨,既然都来到了这里,那就请进吧!”说着,大义禅师就把自己的东西往一边挪去,空出一块地方后,便自顾自打坐,敲起木鱼念起佛经来了。

  再说那只老虎盯着大义禅师看了一会儿后,似乎认出他就是今天救自己一命之人,那双大眼睛闪着的绿光也柔和了,它慢悠悠地走近大义禅师,用鼻子在大义禅师的木鱼前嗅了嗅,像在示好,也算是跟大义禅师打了一声招呼,然后,便在大义禅师腾出的空地躺了下来。当夜,一人一虎相安无事。

  第二天天还没亮,大义禅师就早早起来,扭头一看,空地上躺着的那只老虎不见了,他惊恐不已,赶紧出洞寻找。没走几步,差点让一堆毛茸茸的东西绊倒,低头一看,正是那只老虎。大义禅师奇怪了,怎么好好洞内宽敞的地方不睡,跑到这洞口受凉风来了?这时,大义禅师把头朝洞外探去,眼前还是一片昏黑,耳边传来的是山里的各种野兽叫声……瞬间,大义禅师感动了,这只老虎是怕晚上有其他的野兽进来,在这洞口给他当起卫士来了。

  知恩报恩,乃大义禅师向所推崇。见老虎都有这般感恩图报之心,大义禅师甚喜,看到老虎受伤的那条腿,他即刻上山采了一些草药,给它治伤。伤好后,大义禅师便与这只老虎在这洞里相依度日、念佛修禅了。

  大义禅师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一心想修庙,于是四处募捐。这天,大义禅师一早出去募化,回来晚了些,一进洞里却不见了那只老虎。他着急了,心想:它这个时候能去哪里呢?大义禅师赶紧四处寻找,恰巧,有一路过人告诉他,山下路口上好像伏着一只老虎,他赶紧跑到山下一看,果然是那只老虎伏在山下路口,他这才明白,原来老虎是在这里等着他回来,大义禅师甚是感动。

  平时,大义禅师把募化来的食物分给老虎,给它诵经施食。大义禅师拜佛念经,老虎就伏在一旁闭目听经。就这样,松山一带,虎害竟得以宁息。这事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说大义禅师精习律乘、神通绝异,称他为伏虎禅师。

  这天,逢古室寺落成大典,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都来敬香。当人们在寺内朝拜上香时,见旁边伏着一只老虎,虽然早就听说老虎与大义禅师的故事,可近在眼前,人们心里还是有些害怕。大义禅师开示后,人们见自己上香朝拜时,老虎好像也在一旁叩首,都说这老虎让大义禅师驯得很有灵性,于是,从那个时候起,人们都管这里叫“虎岩寺”。

  大义禅师一向戒杀生崇放生,每到一处,力陈杀生之害和放生之功。虎岩寺洞门口有一口鸣泉,冒出的鸣泉水,饮之甘甜,明亮清澈。大义禅师便亲自动手在这儿挖了一个大池,取名为放生池。

  星移斗转,转眼大义禅师同老虎在此相处了十八年。大义禅师年事已高,七十九岁那年,见自己化来的食物渐渐喂不饱这只老虎了,老虎一天天消瘦下去,大义禅师顿生怜悯之心,也心急如焚。一日,大义禅师化斋回来,对虎戏曰:“吾老了,跑不动了,募化来的食物越来越少,今也无肉饲汝,老僧愿以吾躯饲之。”说完,他便真的将头伸入虎口。老虎毕竟是老虎,它早已饿得发慌,一时兽性发作竟真的咬了大义禅师一口。

  误伤了大义禅师,老虎才猛然醒悟过来,急得围在大义禅师身边直打转,一会儿用鼻子去嗅嗅他,一会儿又用舌头去舔舔他,可大义禅师再也没有醒来。老虎不胜伤悲,知道自己犯了恩罪,也愧对大义禅师一番大德,它为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在洞内乱抓乱窜,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见它怒目圆瞪,冲天一声怒吼,整个松山为之一震,老虎纵身一跃,跳进了放生池自溺谢罪。

  相传至今,凡是到虎岩寺去敬香拜佛的善男信女,不仅会去看那虎岩洞,还一定要去看看那老虎自溺身亡的放生池。那是因为,透过那清可见底的鸣泉水,能隐约看到一块虎形的石头,传说,那就是老虎的化身。

  北宋初年,高僧妙机来此闭关住持,将此寺改名为“古岩寺”。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古岩寺的传说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