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说说杜聿明简介和杜聿明的故事,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历任军校教导团副排长,武汉分校学兵团中尉连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第17军第25师旅长、副师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
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和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
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作为第一批特赦战犯,接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通知书 。
1960年7月,周总理、陈毅宴请来中国访问的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邀请杜聿明作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蒙是非洲战区地中海战场的指挥官,杜是中国战区中缅战场的指挥官,彼此闻名,互相倾慕。席间,英国元帅问他:”你的百万大军到哪里去了。”杜指了指坐在对面的陈毅元帅说:”我都送给他了。”陈毅却摇摇头,笑道:”你没有这样大方,是我们一口一口吃掉的。”事后,杜聿明说:”这当然是说笑话,真正说来,陈毅那句话我只能同意一半,因为国民党军队有一半是败在自己手里的,这方面我有切肤之痛,在心里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象,就像过去机械化部队的战车,留在泥泞道路上的车辙……”
1961年3月,杜聿明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文史专员。他积极撰写文史资料,力求忠实地把过去的经历记录下来。
1963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精心安排下,杜聿明携妻同在北京团聚的战犯和他们的家属一起,到祖国各地参观一些建设项目,游览名胜古迹。
1964年11月,杜被特邀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他写信给周总理,表达自己对党和人民政府的感戴心情,决心以有生之年,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竭尽努力。
1978年,他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980年,发表《纪念 二·二八 寄语台友》一文,呼吁在台湾的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们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1981年5月7日,因患肾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在遗嘱中,杜仍不忘统一大业,嘱其妻率其子女为祖国现代化继续作出贡献,”盼在台湾之同学、亲友、同胞们以民族大义为重,早日促成和平统一。”
杜聿明是国民党军队中少有的西方化将领。如果说张自忠是中国传统武将的代表,胡琏是中国儒将的代表,邱清泉是中国少壮派猛将的代表,那么杜将军则可算是中国少有的西方化将领的代表。在抗战中, 杜聿明是国民党军中为数不多的”闪电战”的坚持者。与大多数中国军队在对日作战中积极防御,稳打稳扎的战术不同, 杜聿明的作战特点就是进攻。以优势的火力压制敌手,以最快的攻击速度打挎敌人,其经典战役就是昆仑关大捷。
当然, 杜聿明的成功与蒋介石对他的宠爱分不开,他所掌握的部队是国民党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这也是他有条件去完成他的军事部署。然而,他最后的失败却也恰恰是因为这一观念,在广阔的淮海战场上,面对解放军”运动战专家”粟裕将军的口袋战术, 杜聿明坚持进攻战术,以至最终被分割包围,遭俘虏。他一生流血流汗,移孝作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