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高二地理上学期知识点复习

【#高二# 导语】高二变化的大背景,便是文理分科(或七选三)。在对各个学科都有了初步了解后,学生们需要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科目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这可谓是学生们第一次完全自己把握、风险未知的主动选择。©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地理上学期知识点复习》,助你金榜题名!

1.高二地理上学期知识点复习

  1、我国主要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且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2)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3、西气东输工程:

  (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

  (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

  (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

  4、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

  ②西部能源丰富,但因经济水平的限制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2)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

  ①煤炭一直是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导能源,带来众多的环境问题,还因为北煤南运对我国的交通运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②天然气具有清洁以及燃烧效率高等突出优势。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我国天然气分布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地天然气(四大气区)主要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地区。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区的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西北则成为战略接替区,因此我国采取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

  5、西气东输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推动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推动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2)对东部地区的影响: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大气环境,缓解交通压力。

  (3)加强区际联系,合理配置西部的资源优势和东部的经济、技术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沿线农村地区通过天然气的推广,减少植被破坏。

2.高二地理上学期知识点复习

  一、产业转移

  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分类:

  (1)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2)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其中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1、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在当今世界的产业转移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尤其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初期。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比较典型。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1)概念: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业的这些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

  (2)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及措施

  ①总原则: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

  ②发达国家社会内部交易成本很高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

  (3)吸引产业转移的典型地区——东亚的出口加工区

  3、市场因素

  企业发展的初期一般都在当地生产,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和实力,当地市场满足不了企业再发展的需求,于是就以投资、建厂等形式向具有市场优势的地区或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例如,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的产业转移方向也会随之而变化。

  4、其他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都会促使企业进行产业的国际转移。

3.高二地理上学期知识点复习

  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地面状况和人类活动。具体的某种气候的形成并不一定全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所以,审题时要注意判断主导因素是什么。

  (1)太阳辐射:

  ①使得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温度带,如热带、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极地);

  ②是同纬度地区的季节差异,加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

  (2)下垫面: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②地面植被和地表性质的局部差异,其实质是热量和水分的差异,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

  (3)大气环流:

  ①本身的低压带、高压带可以作为一种天气系统,长期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如赤道低压带终年高温多雨;

  ②通过盛行风带、季风环流影响水汽输送,进而影响气候,如季风环流下,冬季气流由陆到海,降水少,夏季气流由海到陆,降水充沛;

  ③通过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影响一些地区的气候,如地中海气候。

  (4)人类活动:

  通过生产活动及改变下垫面的物理、生物学特性,改变大气中水汽、Co2的含量,影响气候。如工业生产导致C02增多、增加森林覆盖率或修建水库,改变局部气候。

4.高二地理上学期知识点复习

  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⑴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XX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XX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⑵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

  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

  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

5.高二地理上学期知识点复习

  (一)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

  (1)昼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大于零,值出现在正午,即地方时12点时。

  (2)夜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小于零,最小值出现在子夜,即地方时0点时。

  (3)晨昏线(圈)上太阳高度等于零。

  (二)正午太阳高度:

  (1)太阳直射那一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

  (2)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纬线有两条,这两条纬线分布在直射纬线的两侧,与直射纬线的纬差相等。

  (3)某一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纬线与直射纬线的纬差。

  (三)二分二至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1)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2)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值,南半球达到最小值。

  (3)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4)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南回归线南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高二地理上学期知识点复习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