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呀,又一学期到来了,那么教师们就可以开始写教学计划了。对自己新学期的工作做个规划,让我们的教学会变得更加顺利。我们究竟该如何写好一篇教学计划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及方法措施(精选6篇)”,希望对您的教学和生活有所帮助。
数学教学计划及方法措施(精选6篇)【篇一】
??一、教材简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这节课是在教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之后进行教学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故此,本课的设计就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对象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空间与图形”内容的选取应是 “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我们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拓展几何学习的背景。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创设“激情”氛围,让学生怀着好奇所引起的理智上的震动进入认知活动方面的探索。为此我在本节课的开始,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材的呈现形式进行了改变,创造性地创设了生动有趣的“龟兔赛跑“故事进行导入, 借助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手段,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导引下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三、教学方法的特色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空间与图形” 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是以图形为载体,以培养观念、几何直觉、推理能力以及更好的认识和把握我们生存空间为目标,不仅着眼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几何事实,而且强调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为此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我是以“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呈现教学内容的,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呈现教学内容的处理是以“观察、实际动手操作、测量、计算、变换和简单推理”为具体方式。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课知识的探索,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观察、动手操作、比较和迁移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渗透“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五、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六、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算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实物展台、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度量长度的工具(尺子、绳子和铅笔)
??八、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策略 时间 活动
??目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故事导入,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小老师就为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非常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出示《龟兔再跑》的动画(图1)——小白兔上次因为骄傲输给了乌龟,一直都非常不服气,所以今天要跟小乌龟再赛跑一次。但是这回裁判员小猴却找了两条这样的路线图。小白兔看了看后,生气地说:“这不公平,我跑的路线比乌龟长!”(放大他们的路线图,让学生来判断,猜一猜公平还是不公平。) 学生观看完视频动画后,都开始猜测公平与不公平,并探讨自己的依据。 情境法、谈话法 5分钟 让学生怀着好奇所引起的理智上的震动进入认知活动方面的探索
??二、因势利导,探析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1)探析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师:同学们刚才都知道只要求出他们的周长就可以证明公不公平了,但是现在关键是该如何“求周长”呢(板书:周长)学生开始争相讨论,老师给与引导。师:要求周长,首先要干什么呢?
??生:量出长和宽。
??师:最少要量几次就可以了
??生:量两次。只要量出一条长和一条宽就可以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长方形的两条长是一样长的,两条宽也是一样长的,所以只要量出两条就可以知道另外两条的长度!
??师:非常好,那么量了出来之后就该怎样求呢?
??生汇报,师板书总结,并强调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都必须要知道长和宽的长度。
??(2)优化长方形的计算方法;
??(3)利用所学知识,巧解生活实例中的长方形周长问题。 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观察长方形的特征,并探析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观察法、活动法、探究法、发现法 8分钟 在探讨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学习长方形的特征和周长等相关概念,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
??环节 教 学 过 程 教学 时间 活动目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
??三、
??循序渐进,教学正方形周长计算 (1)探析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了,现在你手头上有一张正方形的纸片,你们又可以把它的周长求出来吗?看一看谁想到的方法多,谁的方法最简便。
??学生开始动手操作,思考片刻后,汇报结果。
??师:要求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干什么呢?
??生:量出边长。
??师:最少量多少条?
??生:一条.
??师:这么厉害?为什么量一条就可以了?
??生: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相等的。
??师;哦,那么知道边长后,又该怎样计算呢?
??生1:可以把四条边一条一条地加起来。
??生2:可以用一条边的长度乘以四
??(2)优化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3)利用所学知识,巧解生活实例中的正方形周长问题。 总结上一环节中探析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共同观察正方形的特征,并探析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观察法、活动法、探究法、发现法 6分钟 在探讨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学习长方形的特征和周长等相关概念,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并懂得借助以往的学习经验,学习新的知识。
??四、巩固延伸,交替变换 (1)引用实例,提升认识
??学生经过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对典型的长方形与正方形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认识,但对生活中一些比较特殊的长方形与正方形可能还会出现不太理解的情况。因此,在此环节,我们可以再加入两道如靠墙的长方形或正方形菜地,要加围栏,求围栏长度的练习题。
??(2)首脑并用,灵活变通
??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生认知、理解、记忆知识要点的途径,主要分为从视觉、听觉和触觉三大途径,而触觉的效果却是最好的。因此在本节课,我将安排两个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拼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小组操作活动。如:9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进行猜想、探究、论证及汇报 观察法、活动法、探究法、发现法 10分钟 在本环节加入一些特殊的生活实例以及实践操作题,让学生再次深入认识周长的含义,提高周长计算的认识和灵活性。
??五、情景延续,系统整理知识 (1) 情景延续,全面回顾所学知识
??师:同学们经过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现在可以帮助小白兔和小乌龟证明他们比赛公不公平了吗?
??生:可以。
??师:要证明他们的路线谁长谁短,我们首先要怎样呢?
??生1:要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
??生2:还要量出正方形的边长。
??师:好,现在我们已经量出他们的长度了,看一看谁最快能证明出这比赛究竟公平还是不公平。引导学生分别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进行比较。
??(2)情景结束,深化学习所学知识
??师:经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清楚地证明他们比赛的路线是?
??生:公平的!
??师:路线一样,如果小白兔不再骄傲,你们猜是谁会胜出呢?
??生:小白兔!
??师:对了,这回小白兔很认真对待这次比赛,所以经过他的努力下,终于赢得了这次比赛。你看,小白兔已经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了,我们掌声鼓励小白兔,好吗?
??(上课前猜对比赛公平的同学欢呼雀跃!)
??师:小白兔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赢回属于他的荣誉,同学也要向小白兔一样不断努力,争取有更好的成绩哦!
??师:老师在观察这个颁奖台的时候,老师也看到了一个很奇妙的数学问题想考一考大家,看哪位同学能答得出来——颁奖台的一个侧面,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只知道了一条边的长度是60厘米,另一条边的长度是40厘米,你们能知道整个侧面这么多条边的总长度吗?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并汇报情况!老师加以引导,指出只要把凹下去的两条边拉出来,就变成一个长方形了,很容易就可以算出总长度来了。 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小白兔和小乌龟证明比赛的公平性,并让小白兔赢得了胜利,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与作用。最后,还通过求颁奖台的侧面周长,延续了对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情境法、活动法、观察法、探究法 9分钟 本环节的设计,与上课前的导入前后呼应,实现用故事为导线,贯穿整一节课的理念。让学生在一种生动有趣的浓郁氛围中,全程投入,轻轻松松、愉愉快快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把这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都进行了回顾,并通过“颁奖台”侧面周长的计算,提高学生解决周长问题的灵活性!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轻轻松松地上完这节课了,你们觉得开心吗?通过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吗?
??生1、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生2、帮助了小白兔赢了比赛。
??生3、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学生和老师互相交流,畅谈感受和收获。 情境法、谈话法 2分钟 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情感的发展以及对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等认识。
??教学
??环节 教 学 过 程 教学方法 时间 活动目的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突出重点、难点
数学教学计划及方法措施(精选6篇)【篇二】
??初中数学知识所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知识点多,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全面复习初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题技巧、解题能力,并非易事。而且今年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求学校停止二课和晚自习,这样更减少了复习是家时间。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成为了我们初三数学老师关心的问题。为此,通过我们三人的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轮以知识立意,突出“基础性”,追求数学内容的本质理解,全面梳理知识,侧重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所选素材难度以中档以下为主,时间为2月中旬到4月中旬,约两月时间;
??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二轮以能力立意,突出“发展性”,追求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侧重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适当加强综合,所选题难度以中档为主,时间为4月中旬至5月下旬,约一个月时间。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
??第三轮以状态为立意,突出“综合性”,追求数学水平的有效发挥,侧重培养学生应试技能,时间约20天。
??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
??(3)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
??(4)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6)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7)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8)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9)适当的“解放”学生,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考、考,几乎所有的学生心身都会感到疲劳,如果把这种疲劳的状态带进中考考场,那肯定是个较差的结果。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松,必须保证学生有个适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实践证明,适度紧张是正常或者超常发挥的最佳状态。
数学教学计划及方法措施(精选6篇)【篇三】
??一年级有学生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在经过一年的学前教育后进入小学的,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生,当然也还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以及个人的理解本事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所以我制定了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景
??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这就是关键,再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了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第一步。
??二、教材分析
??1、教学资料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包括下头一些资料: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至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2、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至20各数。初步明白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明白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
??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明白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会进行比一比,直观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初步认识钟表。
??4、教学难点
??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分类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认识钟表。
??5、教具准备
??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图形卡片;口算练习卡片;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数的组成练习卡片;计数器;绒板;钟面;方木块;小棒;数位表。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资料,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2、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力争做到数学学习起步阶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数学教学计划及方法措施(精选6篇)【篇四】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在前四册教学的基础上,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关于第一学段内容标准的要求和这套教材的整体编写规划,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四个领域安排了如下内容:
??1、数与代数
??⑴10000以内数的认识、读写和大小的比较。整千数加减整千数(和不超过10000)的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
??⑵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和估算,除法的验算。
??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法中和不超过100)的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超过1000)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
??⑷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估算。
??⑸分数的初步认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看作“1”),两个同分母分数以及分子都是1的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
??⑹千克和克的认识,千克和克的互化。
??⑺24时记时法的认识。
??2、空间与图形
??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⑵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⑶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认识。
??⑷由三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的视图。
??3、统计与概率
??⑴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⑵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4、实践活动
??⑴农村新貌:在提供的农村情境中提出并解决有关乘除计算的实际问题。
??⑵称一称:使用合适的称量工具称出一些水果、蔬菜等物体的重量及体重。
??⑶周末一天的安排:用24时记时法安排周末一天的活动,并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⑷周长是多少:围绕周长问题进行制作、拼摆、测量计算以及估计等数学活动。
??⑸摸牌和下棋:在摸牌和下棋活动中体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⑴通过对教具的观察、在计数器上拨珠,并联系实际加深对千和千位的认识,初步认识一万和万位,认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四位数的意义,掌握四位数的组成。掌握10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用100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经历探索比较10000以内的数大小方法的过程,会比较这些数的大小。会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加法中和不超过10000),会口算几千加几百及相应的减法。
??⑵经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会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以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能估算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经历探索除法验算方法的过程,会用乘法验算除法,会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会解决与此数量关系有关的实际问题。会用两步计算解决先求总数或剩余部分再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⑶会口算两位数的加减法(加法中和不超过100),会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不超过1000)及相应的减法。会解决已知两数间的倍数关系求两数和或差的实际问题及其变式问题。
??⑷经历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会口算几百几十乘一位数(不进位),会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是几位数或几千几百。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会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⑸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只限于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分数。能结合观察图形比较两个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大小,以及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
??⑹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进行千克与克的简单换算。
??⑺了解24时记时法,会进行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时间的相互改写,会进行事情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2、空间与图形
??⑴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名称。理解周长的含义。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解决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
??⑵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或根据观察者的位置,确定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能看到不同个数的面,但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⑶能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由3个同样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物体。
??3、统计与概率。
??⑴参与从袋里摸球、往袋里放铅笔等实验活动,经历在这些实验活动中收集整理数据并进行处理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会用简单的条形图(1个格表示1个单位)表达统计的结果。
??⑵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大些或小些。会用“偶尔”“经常”“差不多”等词语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三、渗透情感、态度教育
??1、在教师的鼓励指导下,能积极地参加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与数学有关的身边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感兴趣,有学好数学的愿望。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初步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3、通过阅读教科书中“你知道吗”栏目和有关书籍中提供的资料,通过电视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初步了解数学在社会和自然科学中的广泛应用,初步感受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初步接受辨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4、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数学过程和结果的正确与错误之处,并作出认定和修正,初步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初步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先求总和或剩余,在平均分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3、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由3个同样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物体。
??5、解决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有关的实际问题。围绕周长问题进行制作、拼摆、测量计算以及估计等数学活动。
??6、按照预设的可能性设计简单的活动。
??五、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自觉性较高,让老师很放心;一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自觉性差,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成绩不理想;还有少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困难较大,理解力差,导致成绩很不理想。
??六、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2、充分利用电器,教具,学具,加强直观性教学。
??3、在教学中既要加强笔算训练,又要加强口算训练,严格要求、刻苦训练,笔算口算互相促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计算题做到大面积"丰收"。
??4、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5、注意辅导差生,提拔优生,平时课上提问要有针对性,把提优、补差工作作为首要任务,为后进生找"小老师",做到一帮一,全面提高全班素质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6、严格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不搞"题海战术",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7、加强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8、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七、教学进度
??内容课时
??一、除法9课时
??二、认数5课时
??三、千克和克4课时
??四、加和减7课时
??五、24时记时法3课时
??六、长方形和正方形5课时
??七、乘法11课时
??八、观察物体2课时
??九、统计与概率4课时
??十、认识分数3课时
??十一、整理与复习4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及方法措施(精选6篇)【篇五】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千米和吨的认识,混合运算和两步计算应用题,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比较熟练地笔算乘、除法;比较熟练地口算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和两位数(每位乘积不满10)以及相应的除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初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计算比较容易的三步式题。
??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长度和质量的简单计算。
??4、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5、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步解答一些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并学会解答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三、各单位的教学重点、难点、关健。
??(一)第一单元: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1、重点:理解和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2、难点: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是教学的难点;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难点。
??3、关健:讲清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重点: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
??(2)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意义,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难点:
??(1)商的中间、末尾有0的一位数除法。
??(2)理解和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
??3、关健:教学中注重直观演示,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具,理解除法式题除的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及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三)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
??1、重点:初步建立毫米、分米、千米、吨的观念。
??2、难点:建立1千米长、1吨重的观念,理解“千米”的实际长短和“吨”的轻重。
??3、关健:在教学中注意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理,使学生初步建立千米、吨的概念。
??(四)第四单元:混合运算和两步应用题
??1、重点:
??(1)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
??(2)掌握分析和解答三个已知条件和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
??2、难点:正确分析并解答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3、关健:分析和解答两步应用题,关健是认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隐蔽的中间问题。
??(五)第五单元: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1、重点: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理解
??周长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及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关健:教学中注重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和周长概念的建立,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加强教具的演示及学具操作,让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及周长含义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每周上5课时正课,大约安排正课16周,留机动时间一周。总复习两个周,放在期末复习时间内进行。
??(一)、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17课时)
??1、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9课时)
??1、口算除法(3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1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三)、千米和吨的认识(6课时)
??1、毫米、分米的认识(2课时左右)
??2、千米的认识(2课时左右)
??3、吨的认识(2课时左右)
??实践活动:有多远(1课时左右)
??(四)、混合运算和两步应用题(13课时)
??1、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2、应用题(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五)、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5课时)
??1、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2、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3课时左右)
??实践活动:数学万花筒(1课时)
??(六)、总复习(5课时)
??五、工作措施
??1、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3、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形式多样或有趣的练习题和数学游戏。
??4、注意引导学生提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5、注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
??6、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7、组建学生“一帮一”学习互助小组,力争优生做到不拉下一个后进生。
??8、狠抓基础知识的教学,打好扎实的基础。
数学教学计划及方法措施(精选6篇)【篇六】
??一、上学期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学工作中存在问题:
??上学期我从事八一、八二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大部分学生的成绩还算可以,但还是有少数学生成绩相当糟糕,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练习的量太少,所以这学期的主要突破口是加大学生的练习力度。在学习能力上,一些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方面,平时对学生的练习抓的不够紧,以至有少数几个同学一学期基本没做几次作业,作业的数量也不够。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了解一般不等式的解、解集、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通过具体实例渗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最后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应用.
??第二章《分解因式》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之间的关系揭示分解因式的实质,最后学习分解因式的几种基本方法.第三章《分式》本章通过分数的有关性质的回顾建立了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分式的化简求值、解分式方程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第四章《相似图形》本章通过对两条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等概念的学习,全面探索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与识别方法.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主要是概念的理解与运用.第六章《证明一》本章主要内容是命题的相关概念、分类及应用.
??重点(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2)掌握分解因式的两种基本方法(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3)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4)成比例线段的概念及应用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5)调查方法的应用.(6)命题的推理论证。
??难点(1)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熟练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2)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灵活运用.(3)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和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4)灵活运用比例线段和相似三角形知识能力的培养.(5)几个概念的理解、区别和应用.(6)命题的推理论证。
??以每周6课时计,每章结束进行一次单元测试,每月进行一次月考,让学生通过多训练来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三、本学期将采取的具体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学习课堂氛围,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4、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四、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表:
??略
??20xx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二】
??一、 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优生不多,思想不够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跟不上。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六章。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本章将证明与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有关的一些结论,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将研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了解一般不等式的解、解集、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通过具体实例渗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最后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应。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本章将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探索平移,旋转的性质,认识并欣赏平移,中心对称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分解因式》
??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之间的关系揭示分解因式的实质,最后学习分解因式的几种基本方法。
??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
??本章通过分数的有关性质的回顾建立了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分式的化简求值、解分式方程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能解决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
??本章将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还将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的规律;经历操作,实验等几何发现之旅,享受证明之美。
??四、主要措施
??1、面向全体学生。
??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课前完成,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再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激励学生自我编题。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层次,分别布置难、中、浅三个层次作业,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4、课后辅导实行流动分层。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开展课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学困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他们过关,为他们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9、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进度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3课时
??1.1等腰三角形 4课时
??1.2直角三角形 2课时
??1.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课时
??1.4角平分线 2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 3课时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2课时
??2.1 不等关系 1课时
??2.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课时
??2.3 不等式的解集 1课时
??2.4 一元一次不等式2课时
??2.5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2课时
??2.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课时
??复习小节 与检测 3课时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0课时
??3.1图形的平移 3课时
??3.2图形的旋转 2 课时
??3.3中心对称 1课时
??3.4简单的图形设计 1 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 3课时
??期中考试复习2 课时
??第四章《分解因式》7课时
??4.1分解因式1课时
??4.2提公因式法 2课时
??4.3公式法 2课时
??4.4重心 2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 2课时
??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 11课时
??5.1认识分式 2课时
??5.2 分式的乘除法 1课时
??5.3分式的加减法 3课时
??5.4分式方程 3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 2课时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 10课时
??4.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课时
??4.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3课时
??4.3三角形的中位线 1课时
??4.4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 2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 2课时
??综合实践(一)生活中的“一次模型” 1课时
??综合实践(二)平面图形的镶嵌1课时
??总复习 剩余时间
??合计:授新:48课时,复习小节与检测 19课时。
??六、培优辅差计划:
??优生辅导:
??对优生的辅导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提问一些有针对性、概括性较强、难度较大的问题,培养优生的思维的敏感性,并且,课后对他们的作业布置也要有层次性,即让它们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让他们“吃饱”。鼓励他们要利用业余时间多练习、多思考、多做一些课本之外的题目,进一步训练优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比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开阔视野,让他们灵活地掌握知识。同时,在教学中要结合本教材中的思考题进行对优生的辅导,要让他们养成刻苦钻研、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品质,培养他们热爱数学的兴趣。
??后进生辅导:
??他们在学习上总的特点是上课不注意听讲,智力一般,学习依赖
??思想严重,没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
??1、与家长的多联系,让家长协助教师教育和督促学生努力学习。
??2、课后多和差生交谈,使后进生愿意接近老师,经常和老师说
??说心里话,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有利于做好后进的转化工作。
??3,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尽量给差生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4、分层次设计目标,给差生制订能够完成的目标,使其能真正感到成功的喜悦。
??5、对差生多表扬其闪光点,激发其上进心,批评时要恰当得体,切忌不可伤害,不能让其他同学嘲笑他们,嫌弃他们。
??6、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差生辅导,尽力使他们的成绩有所提高,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要在学习上,生活上关心每一个后进生的成长,使每个后进生真正感到班集体的温暖,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小编精心推荐: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 数学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