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让自己从优秀走向更优秀

读者文摘 朱莉安 8年前 (2015-08-02) 17次浏览 0个评论 举报/投诉

  前不久,我在中国台湾访问的时候读到一本书,书名叫《Outliers(异类)》,书中讲了很多故事来说明社会环境、机遇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作用。不过,我从这些故事中得到了一些不同的感受和启示,在此与大家分享。
  
  第一是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要怨天尤人。这本书讲到加拿大冰球国家队的故事,作者发现在这些国家队选手中有一个规律性现象——他们大部分人都出生在1、2月份,很少有在年底出生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在加拿大这个冰球运动狂热的国家,教练们会挑选9到10岁的小选手组成“巡回赛小组”,而分组的时间界线恰好是1月1日,换句话说,1月1日到当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球员会被分在一组。对10来岁的孩子来说,几个月的年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那些大月份出生的小孩发育更成熟,更容易在同组竞争中胜出。而一个孩子一旦被选中,他将拥有更好的教练、更出色的队友,参加更多的比赛。久而久之,这些孩子的成绩会越来越好,其中最优秀的一部分人就进入国家队。大月份出生的运动员从一开始幸运地获得了那些微小的机会,并通过努力逐渐把这些机会累积成自己的优势,最终成为国家队选手。
  
  这告诉我们,每件事情的起步阶段都很重要,不要因为是刚开始就忽略了努力。同学们,你们离开学校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是积累未来发展优势的那个机会。希望大家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把自己的成长融入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洪流中,即使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也绝不要消极悲观、怨天尤人。
  
  第二是要长期坚持,全心投入,不要轻易放弃。大家在学校时有不少观看高水平演出的机会,当我们陶醉于婉转悠扬的乐曲时,经常会赞叹演奏者的高超技巧,并可能会将此归因于他们的非凡天赋。《Outliers》却讲了另外一个发现:无论是小提琴还是钢琴专业的学生,他们从5岁左右开始学琴,到20岁时,那些具有成为世界级独奏家潜质的学生都至少练习了10000个小时,那些被认为比较优秀的学生累计练习了8000个小时,而那些被认为将来只能成为一名音乐辅导老师的学生只练习了4000个小时。这就是所谓的“10000小时法则”,如果一个人的技能要达到世界水准,他的练习时间通常需要达到10000个小时。这个法则也应验在我们熟知的很多著名人士身上。比如,比尔·盖茨就几乎把自己的青少年时光都用在了计算机程序开发上。从1968年他上七年级开始,到大二退学创办微软公司,这期间盖茨持续编程有7年时间,远远超过10000个小时,据说当时世界上有盖茨这样经历的人不超过50个。因此,当1975年个人计算机开始进入家庭时代的黎明到来时,能占据最有利的位置去拥抱第一缕曙光的人,自然非盖茨们莫属。
  
  做一件事情,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你才能从中产生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获得与众不同的感悟和洞察,这是一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没有这样的积累,即便机会到了你的面前,也很难把握住。所以,平庸与卓越之间的差别,不在于天赋,而在于长期的坚持、持续的投入。
  
  我要说的第三点是,要懂得取舍,有所不为,不要被眼前利益所诱惑。去年下半年,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在清华有一个对话活动。当被问到“在过去3年中哪些是你做的最困难的决策”时,库克回答说:“最难的是‘决定不做什么’,因为苹果公司有太多伟大的、令人兴奋的想法。”他又被问到,是不是要从好的想法中选择最好的想法,去掉次好的想法?令人惊讶的是,库克说:“我们所有的想法都是最好的想法,但苹果公司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并努力把它做到极致,其他的都会果断放弃。”
  
  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对优秀的人而言,选择更是人生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今天你们走向社会,将面临各种各样的机遇、诱惑,也会遇到很多的挑战、挫折。每当这时候,你都是在回答与选择相关的问题。我希望大家无论面对机会还是挑战,都能有舍弃的胸怀和勇气,都能从国家利益出发、从大众福祉出发,选择最有价值的事情,专心专注地做下去,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事业中让自己从优秀走向更加优秀。
  
  清华大学原校长陈吉宁在清华大学2015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让自己从优秀走向更优秀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