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个帅哥PK的故事:曹操要接见匈奴使节,可他觉得自己长得很抽象,于是命帅哥崔季珪扮作“曹操”接见使节,自己扮作侍从,捉刀站在坐榻旁。会晤后,曹操派人询问匈奴使节:“魏王怎样?”匈奴使节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崔季珪是一名武官,眉清目秀,仪表堂堂,PK相貌,曹操的支持率自然很低,但曹操以“貌相”赢得评委匈奴使节的青睐。曹操不是帅哥,但胜似帅哥,是帅哥的上品——英雄。这场相貌PK,曹操最终胜出。
相貌是天生的,但貌相不是。这不只是词语字序的颠倒,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后天赋予的。貌相与一个人的气质相关。赵本山小品中有一句台词:“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大款和伙夫的区别不在外貌,而在气质。他们的相貌相同,但貌相迥异。古人说“相由心生”,就是指相貌(准确说,应该是貌相)取决于一个人的心境,取决于他或她的内心状况。人的思想、情感、修养、心理等,共同组成人的心境,然后外现为气质。心境是内在的,形诸外,就是气质,也就是貌相。
人不能改变相貌(整容除外),但可以改变貌相。《韩诗外传》有一段有趣的记载:春秋时期,鲁国的闵子骞拜孔子为师。刚开始时,闵子骞面有菜色,但过了一段时间竟有刍豢之色,也就是脸色变得红润起来。子贡惊诧不已,于是问他怎么回事。闵子骞说,他在没读书之前,一心想着要做达官贵人,内心备受煎熬,因此面有菜色。如今跟孔子老师读书,与同学切磋,把荣华富贵视作尘土,心境平淡安稳,因此容光焕发。
宋代的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解释原因:“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人不读书,脸上就有了俗气,自然面目可憎。他的老师大文豪苏轼也曾经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改善人的气质。现代作家林语堂先生对相貌和气质也有独到见解:“章太炎脸孔虽不漂亮,王国维虽有一根辫子,但他们是有风韵的……”章太炎和王国维是文化大师,不是帅哥,他们胜在气质儒雅。
作家林清玄很赞赏一位台北化妆师的话: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莎士比亚说:“上帝创造了女人的一张脸,女人又给自己一张脸。”这另造的一张脸是用化妆品堆砌起来的,犹如戴了面具一般,面具是器具,不是面子。精神和生命的化妆改变的是人的心理状态,最终塑造的是气质。
你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境;不能改变相貌,那就改变气质。林肯总统说:“一个人过了40岁,就该对自己的脸孔负责。”对自己的脸孔负责,也就是对自己的气质负责,铸炼思想、熔铸情感、塑造性格、升华境界、提高修为等,改变的是人的气质,人的貌相。
不能改变相貌,就改变貌相。也不要等到40岁,而是从现在开始,貌相是要用一生来塑造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