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叶蝶收敛了美丽的外表,因而逃过被捕捉的劫难,这是大自然在告诉我们“藏”的智慧;虎斑蝶展开斑斓的双翅,吓走紧追不舍的敌人,这是大自然在告诉我们“露”的计谋。
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界,藏与露都是生存的法宝,可谓藏露各有道。
花生把果实深埋在地下,隐而不露,不失为一种稳重。就像维特根斯坦所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挂在枝头,露而不藏,无不彰显生命的激情。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言:“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藏和露,恰似悬崖间横悬的两条平行的铁索,可能这就是成功路上的一道天桥,而崖底便是湍急咆哮的河水。
一个人要在这平行的铁索间艰难前行,必然要藏露有道。什么时候藏,什么时候露,这是关键。
太显露了不好,锋芒毕露的人往往会成为被打压的对象。像苏轼这样的全能诗人当年就成了众矢之的。当他初到黄州时,他是否会为自己太露才而心生悔恨?
功高震主的人是另一种太显露的牺牲品。文种是勾践复国的头等功臣,当年范蠡退隐时曾劝他同走。但文种难舍荣华富贵,终身死名灭。韩信、杨修,都是太显露的祭品。
清人《两般秋雨庵随笔》写得好:“功不可立尽,官不可做尽,恩不可市尽,寇不可杀尽。”
曾国藩可谓深谙藏露之道。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后,他手握重兵、统辖四省、权倾朝野。但他知道自己露得太多、太惹眼,所以,他主动裁减湘军,上交两省关税,这才得以善终。
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醉”,也是藏之道。
不过,有时候藏得太深了也不好。屈原投江而死,林冲含恨吐血,都是在内心积压太多太久不良情愫的结果。别里科夫把自己包裹在套子里,以掩藏那颗陈腐的心,结果悲惨死去。这是藏得太深导致心灵扭曲的恶果。
人的一生漫长而艰辛,是藏是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智者的眼光审度世界,用仁者的心胸容纳世界。这,或许便是藏露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