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做人要有“采”

读者文摘 朱莉安 6年前 (2017-03-12) 12次浏览 0个评论 举报/投诉

  中国的汉语中有两个字常常被弄混,一个是“彩”,一个是“采”。这两个字分别指两种完全不同的意思,至少深浅大异。
  
  人们说的“彩”,其实指的是物或人的外在模样与浅层标志,如色彩、光彩、丽彩、多彩等等。有“彩”当然是好事。一块石头能成为彩石,一件瓷器能有光彩,一朵花能有艳彩,总比很粗、很俗、很土的东西要多一点观赏价值。人也一样,做一个很有光彩的人,例如那些名响、位显、誉高的人,显然是比愚人、庸人、俗人要好些。
  
  但做人若是仅仅有彩而无采,就有可能是华而不实的人、虚假的人、乏味的人,枯槁而干瘪的人。眼下流行名片,名片上印着一大串闪光头衔的人很多,获取到高学历、高学位、高职称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们在平民百姓面前似乎格外有资格昂首挺胸。上述的人,都可以算是有光彩的人。至于他本人的实际素质如何,别人却有权打个问号。而“采”就不同了,因为“采”是指一个人基于内在的人格品质而形成的真实魅力、自然而然闪烁出的行为之光,因此,一个人固然要尊重外在的“彩”,但更要有意识地修炼自己的本身之“采”,包括风采、神采、情采、智采、文采、艺采等等。而且,最重要的是修炼、强化自己的德采。
  
  一个人有无真正的风采和较高的文采,光凭他借用衣饰之美、身态之美、口舌之美是不成的,那些都是“彩”而不是“采”。而真正的风采和文采,首先是美好心灵的闪光,是美好道德的闪光,是真实智慧的闪光,是朴素行为的闪光。
  
  一个人做出的事,能使别人由衷地感到他的心灵是美好的,行为是美好的,这就是真正的、首要的风采。一个人说的话或写的文章,别人听了或读了能中衷地感动(而不是轰动),这就是很高的文采。一个会唱会演的人,唱出的歌或演出的戏能使正义者共鸣,使善良者落泪,这就是最高的艺采。
  
  再举例说,教育界的教师和学生,爱生爱得深,尊师尊得真,而又爱得、尊得有艺术性。这就是最美的情采。教师教得有技巧。有很大的启发性,有很强的实效性,而学生学得聪明,学得生动,学得知而能悟,这就是出色的智采。
  
  遗憾的是,有情而无采,有智而无采,有文而无采,有艺而无采的人不在少数,有情而无采,即使真爱一个人也表达得很笨拙:有智而无采,知识再多也只是变相的传声筒或书架子;有文而无采,无非是名同、术语、绮言、丽句的贩运者或推销员;有艺而无采,只善于干野唱、恶搞。这样的无采之人,自己不会有真正的魅力,从事某种大事或专业也不会成为佼佼者,甚而永远是这样那样的“二把刀”、“半瓶子醋”,是“真外行”或“假内行”。
  
  采,太重要了,我们賣十分重视“采”的形成和强化,
  
  什么是真正的采?人需要什么样的采?答案虽然很多,但这一切采中的主采、肖采只能是德采!当前社会中,无论是教育界、文化界、艺术界,还是其他的什么界,智育能量的膨胀和德育能量的萎缩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智育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教会人如何聪明起来,但用智育去取代德育或挤掉德育却是最不聪明的。德育疲弱甚而德育缺席非但会助长社会风气的恶化,而且智育本身也很难做到生机勃勃,甚而会使伪智泛滥和真智贫乏。换句话说就是:“彩”多了,走俏了,而“采”少了,苍白了,是可忧的。为此,我们还是要多拿出些精力和兴趣,去重视并强化“采”的形成和提高,应该时时想到,做人要有“采”。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做人要有“采”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