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生灵之爱

读者文摘 朱莉安 6年前 (2017-06-02) 26次浏览 0个评论 举报/投诉

  一个清秋的早晨,我们驱车下乡去钓鱼,在交叉路口转弯的时候,有两只小狗穿行马路,由于车速较快,司机来不及刹车,径直撞了上去,一条小狗当场毙命。由此,我目睹了至今都让人伤怀的一幕:另一只小狗趴在死去的同伴身上,不停地拍打着,汪汪地叫唤着,似乎在竭力唤醒同伴。也许,刚才它们还结伴而行,开心地追逐嬉闹着,可转瞬之间,同伴竟然就此离去,幸存的小狗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下车,试图接近它,可小狗龇牙咧嘴,不让我们这些“凶手”靠近。后來,小狗竟然自己使劲地把同伴拖到路边的草地,依旧在不停地呼唤着,可同伴一动不动,再也没有醒来。小狗像是明白了什么,伏在同伴身上发出凄厉的哀嚎,那哀嚎的声音刺痛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良心。
  
  由于不让近身,我们只好无奈地驱车走了。可对于那只死去的小狗,后来有没有人帮它掩埋了,一直不得而知。那天,我们同车的人其实都是“凶犯”,我一直为那个逝去的小生灵在心底里安一个小坟,想起的时候,就默默自责,愧疚不已,这种痛悔的“心祭”延续至今。
  
  前不久,我收到友人传来的一则微信视频,心又一次揪紧地疼痛。视频中一只老猴死了,小猴伏在老猴身上,久久不肯离去。众人将老猴掩埋时,小猴竟然拼命地扒开土块,不停地抚摸着老猴的尸体,守在身边,不离不弃。人们好不容易将它拉开,垒好了坟冢,临走的时候,小猴依旧恋恋不舍,一步三回头……
  
  看到这个视频,我不禁潸然泪下,为一个猴子的举动而感喟不已。同时,我不由得想起清朝李印绶《杏林集》中的那篇《义猴之墓》。其中记述了一个哀婉凄绝的“义猴”的故事:
  
  某山隅有一老者,早失偶,唯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者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葬,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偃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我们平时看到禽兽动物,好像认为它们没有交流的语言,没有复杂的思维,没有深刻的情感,没有高明的智慧。在我们的眼里,它们只是低等的生灵而已,只是人类的附生,抑或玩伴而已。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地睁开眼来观察一回它们的内心世界,更无从走进它们的情感深处。现在看来,世间的动物,不论兽类,还是禽类,有时候对于情感的守护,竟然和人类一脉相承,一体与共。
  
  一只小狗,一只小猴,它们为了死去的同伴,不离不弃;一只义猴,为了死去的主人,哀痛至死。兽类竟有此等真情义举,况乎人类?然而,看看我们的人间,名利场上,人情早已淡薄,一些人互相利用,互相倾轧,尔虞我诈,朋比为奸;就是手足兄弟,为了财产利益,最终反目成仇者也是比比皆是;一些老人儿孙满堂,最后竟然连一间安身之处都没有,甚至遭到子女拳脚相加,重病在身遭到子女遗弃不顾……世上的这些人,尽管披着一张人皮,但却早已沦为兽类无异,而与“义兽”相比,他们真的是“畜生不如”了。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我与你立下誓言;我们双手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这是人间多么凄美的爱情画卷啊!人,有着太多的爱的表达和行为的宣泄,来诠释世间爱的真谛。然而相对我们“有声”的人类而言,“无声”的动物世界,它们对于爱情的忠贞和坚守,对于亲情的呵护和依恋,也有着独特的风景。
  
  一对天鹅,其中有一只生病的时候,另一只会守护它,如果当它的伴侣死去,另一只也不会独活,必定以身殉情。从不独活的还有大雁,一群大雁里很少会出现单数,一只死去,另一只也会自杀或者郁郁而亡。“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鸳鸯更是至死不渝的爱情象征,一旦配对,终生相伴,双宿双飞。麻雀一生“一夫一妻”,夫唱妇随,相敬如宾,假如一方意外身亡,另一方则悲痛不已,日思夜想,乃至于抑郁成疾,伤心死去。有人说,狼是世上最为凶残的动物之一,但狼对于爱侣的忠贞却是独一无二的,狼一生只爱一个异性,如果对方死了,另一只会守着它直到死去。还有人说獾是世界上对爱情最忠贞的动物,如果一只走失了,另一只会穷尽一生的时间去寻找它。金庸的《神雕侠侣》描写了一对世间最为痴情的动物,两只大雕共同进退,从茫茫大漠到仙境桃花岛,大战李莫愁、金轮法王,在绝情谷的绝壁旁一只雕被金轮法王所杀,另一只悲痛欲绝,最终撞崖殉情。
  
  这些生灵,它们没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海誓山盟,却有着至死不渝的忠贞相许;它们不懂“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却有着让人艳羡的生死追随。它们不懂古典的爱之风韵,更不会吟诵半句现代情诗来求得芳心:“我是不会变心的/就是不会的/大理石雕成像/铜铸成钟/而我这个人/是用忠诚制造/即使是破了/碎了/我片片都是忠诚。”这些,它们都不懂,它们只懂以各自存世的方式,表达着一种近似人类有时又胜似人类的爱意物语。
  
  我在查阅资料时还获知了动物世界又一个神奇的秘密,不仅在爱情方面,它们有着生死相依的奇观,在对待死者的哀悼方面,竟然还有着特别的“葬仪”:灰鹤死后,首领会带着同伴久久盘旋,继而落地、低首、凄叫,仿佛在召开一场肃穆的“追悼会”。看到野山羊尸首,同类便会伤心地用头龙角猛撞树干,并发出阵阵轰响,如同“鸣乐致哀”。老象死去时,为首的雄象带领众象用象牙掘土,掩埋、踩土筑成“象墓”,然后雄象一声大喊,众象便绕墓缓缓行走,以示“哀悼”。老猴死时,群猴会哀叫落泪,掩埋时常把老猴的尾巴留在外边,如风吹动了尾巴,群猴以为复活,百般兴奋地把死猴挖出来,抚摸呼唤,在确定死亡后又重新掩埋。獾类对于死去的同伴选择“水葬”,众獾将尸体拖入河中哀鸣不止,似乎在诉说如水的思念和不绝的哀痛。
  
  儒家认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造万物,各安其位,各遂其性,各得其所,万类长天竞自由中,彰显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生共荣。儒家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与道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尊崇自然的境界如出一辙。佛家宣扬众生平等,把“勿杀生”奉为“五戒”之首,倡导万物是佛性的统一。我想,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当今社会生态文明的复苏和重建。然而,千百年来,人类一直以世界的主人自居,睥睨自然万物,俯视天下苍生,动物在人的眼里,不过是没有思想情感的异类而已。动物不是人类的掌中宠物,就是人类的美味佳肴,抑或人类眼中的猛兽天敌。其实,我们错了,动物也有它们的生存诉求,也有它们的真情表达,也有它们的生命价值。美国总统林肯说过:“上帝所创造的,即使是最低等的动物,皆是生命合唱团的一员,我不喜欢只针对人类需要而不顾及猫、狗等动物的任何宗教。”我们应该以一种天道人伦的态度去尊重它们,珍视它们,善待它们。我们共有一个地球,人类和动物本来就是朋友,看着人类肆无忌惮地虐杀与捕食,看着一批又一批的动物濒临灭绝,有识之士大声疾呼:难道人类真的想成为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种动物?!
  
  因此,把你的车速降下来,给路过的动物让个道;把你的爱心献出来,为受伤的动物包扎起滴血的伤口;把你的弹弓收起来,给鸟儿一方静静的家园;把你的河道整治起来,给戏水的生灵一汪游弋的清波;把你的蓝天明净起来,让飞翔的翅膀自由驰骋;把你的屠刀和猎枪放下来,停止杀戮!它们是生灵,更是和我们一样的生命,蹲下身子,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和它们亲近交流,与它们和谐相处,保护它们其实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有一句公益广告意味深长:“是先有鸟还是先有蛋,你不知道,我不知道,只有鸟知道;是鸟先消失还是蛋先消失,你知道,我知道,只有鸟不知道。”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生灵之爱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