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让我们来谈谈钱吧。对许多人而言,钱是能够牵动心弦的敏感话题。
“生活之所以如此不堪,不是因为金钱对我们太过重要,而是因为它还不够重要。”《生命的意义和金钱》一书的作者杰克伯·尼多曼说。
1967年10月,杰克伯·尼多曼,一个性情温和的哲学与比较宗教学教授,走进了三藩市的一家精品店。一件漂亮的犹太祈祷披肩吸引了他的眼光,他决定买下来,可是老板不收他的支票,他大发脾气,与他的性情全然不符。尼多曼教授最终也没有买到披肩,这件事让他开始思考金钱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想想我们去过的地方,旅行的方式,和哪些人有联系;或者只要想想昨天做了什么,明天要做什么,一小时内会做什么。有多少事情是与钱相关。想想你现在、未来所想要的,都要花钱,花一定数额的钱。
如果当时尼多曼教授带了现金的话,只要花35块钱就能买下那件披肩。但他没带,那代表欲望的物件在25年之后,仍是个活生生的记忆。“它很美。花边织得极为细致。白色的丝绸,厚重而密实。”尼多曼回忆道,但终究不属于他。
我们可能没有察觉到自己对金钱的态度是如何的伪善。爱钱却不愿意表现出来,恐惧和企求的心情混杂。尼多曼教授相信,金钱是20世纪末必须面对的强大力量,如同前几代必须面对性的问题一样。金钱是构建生命的原始建材,不管我们喜欢与否。
我们常常混淆精神的追求与物质的需要。比如,你渴望明澈的生活,当你能够轻松付账的时候(这是你心目中对明澈生活的真实定义),数额更大的账单通常会随之而来,你必须牺牲更多的家庭时间、个人休闲与精神成长来工作赚钱。工作越多,支付额度越多,压力越大,渴望的明澈生活越来越远,不管你赚了多少钱。
为了在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之间取得平衡,尼多曼教授提供了一条古老的谏言:“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
“对耶稣这句话的理解可以说是整个当代文化的核心所在,”尼多曼说,“这并不简单,实际上困难极了。它要求我们理清哪部分属于精神的层面,哪部分属于物质的层面,然后给予它们应得的份额,不多也不少。这就是人性,生命意义的唯一源头。”
我们平日里急急忙忙,四处奔波,坚信有钱才有安全感,有钱才有踏实的感觉。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是钱财方面的明晰和条理。钱财的安全感意味着不再为钱烦恼,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如今动荡的经济大环境下,拥有所需要的一切。但经济环境如此恶劣,唯一可以预期的事情是不可预期,那么等到哪一天才有安全感?
不过,有了钱财方面的明晰和条理,也就不用为钱烦恼了,因为你发现了真正的财源,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不用等待,今天就可以享受这份感觉,不管你的经济情况如何。
金钱是一种心态,富足是一种信仰。要信以为真,明晰和条理便会如春天的小树,穿枝拂叶生长开来,真正的财富也随之滚滚而来。钱是财富的一部分,但爱、宁静、和谐、美、喜悦、健康、福惠和渴望等等,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