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心如水,既能浮舟也能沉舟。
疑心太重,顾虑重重,会使人瞻前顾后一事无成,严重者疑神疑鬼,暗耗心血,会损伤大脑神经,引起失眠,神经衰弱,甚至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反过来一点疑心也没有,对谁都相信,那岂不成了傻子、呆子、神经病。
可见持怀疑的态度如同握把双刃剑,稍不小心,不是伤了别人就是伤了自己。
仔细想一想,我们因为疑虑失去多少朋友?做错多少事情?又错过多少机会?
若疑心太重,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引起误会,轻则心存芥蒂,与朋友失之交臂,或错过机会,丢掉商机,丧失前途;重则集团与集团,国家与国家因误会引起的矛盾,冲突,甚至是战争。
《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在逃难到他父亲的一个老朋友吕伯奢家时,听到隔壁又要捆又要杀的嘈杂声音,以为要绑他杀他,抢先一步把吕家家人快刀杀死。谁知原来人家是绑了一头猪,准备设宴招待他。曹操怕留下祸根,将错就错把一家斩尽杀绝,所有这一切都源于疑心太重。
这是古代因为疑心重而引起严重后果的一个典型故事,既使现在疑心也是我们与人交流,认识社会的一大障碍。
我们的身边常常发生这样的事情:他(她)那是什么眼神?什么意思?看不起我就直说;不愿意就说呗……
有时候因为疑心,一句话会使朋友分道扬镳,甚至反目为仇;因为疑心,一句话把对方打坏,甚至失手打死。
我曾帮一个比较陌生的朋友干点活,当我兴致正浓时,他说你回去吧。因为比较陌生,我也不好说什么就走了,但心中不悦,第二天还是如此,于是我便心存疑虑,心想:这人怎么回事,我帮他忙,他还总撵我,什么意思?不愿交往就算了。后来熟悉了,我提起这事,他说:因为不太熟悉,我也不好意思,只想让你早点回去休息。你看看,就因为这么一点点小事,好悬没与朋友失之交臂。
我们对陌生的人和陌生的事物充满了疑虑和警惕,对于病情更是疑心重重,有的人肝区部位疼痛,便怀疑是肝癌,胸痛咳嗽便怀疑是肺癌,刷牙把牙龈弄出血就怀疑是不是白血病。反正是什么地方不舒服就怀疑什么癌,而且尽往重症、绝症上想,谁说不可能,他还不愿意。有些人硬是怀疑出病来,想出病来。
没病可以怀疑出病,小病可以怀疑出大病,大病可怀疑成绝症。
疑虑重重必然转化成忧心重重,接踵而来的就是恐惧、不自信、焦虑、失眠等等。这样长此以往,消耗心血,心脾两虚,食欲减退,继尔,影响脏腑功能,免疫力下降,非常容易引起疾病,有病更易恶化,大病就更要命了。
疑心大是抑郁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反过来又是抑郁症的致病因素之一,疑心太大,怀疑一切,就是你没得病,别人也得把你看成精神病。但是相信一切,对什么事情也不怀疑,没有警惕性也不行。
与疑心太大正相反的还有一种人,对谁都相信,大大咧咧,身体哪里不舒服了也不在意,总是没什么、没什么的。一旦病入膏肓,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期,便悔之晚矣。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个叫扁鹊的名医,路过齐国,客见齐桓公时,一眼就看出了齐桓公的病情,直言道:您有病了,但不重,在皮肉之间。齐桓公却道:我没病。待扁鹊出去后,齐桓公和左右的人说:这大夫好把治疗没病的人当自己的功劳。过了5天相见,扁鹊说:您的病已入血脉里啦,现在不治恐怕日益加重。齐桓公不乐意了,又回了他一句:我没病。又过了5天相见,扁鹊说:您的病已入肠胃了,不治恐怕以后不好治了。齐桓公干脆理都不理他了。又过了5天,扁鹊看见齐桓公像看见鬼似的倒退着逃走了,齐桓公派人去问,扁鹊说:我开始见到他时病还能治,现在已病入骨髓了,即使请我也没有用了。又过了5天齐桓公才感觉病重了,派人找扁鹊时,他已逃跑了,随后齐桓公医治无效,死了。
你看看,一点疑心都没有,拿病不当病。怎么样?死啦。
现实生活中,我们对社会、工作、身体,疑心太大不行,没有疑心也不行,可见对怀疑态度的深浅十分不好掌握,弄不好,容易出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错误。
少些疑心,少些疑虑,我们会交往很多朋友,化解很多矛盾,会使心身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