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为了使自己的生活“多见几个新鲜日头,多过几座新鲜的桥”,20岁出头的沈从文来到北京城。
在居大不易的北京城,举目无亲,学历太低,又没有资历的沈从文几近绝望,只好向京城的几位知名作家写信求助。
小说家郁达夫给了沈从文回应,亲自去看望了沈从文。当看到寒冬里只穿着两件夹衣,在没有火炉的冰窟一样的屋子里用被子裹着两条腿写作的沈从文时,郁达夫马上将自己的围巾解下,拍拍上面的雪花,戴在沈从文脖子上,给予他鼓励。郁达夫还请沈从文到附近一家小饭馆吃了一餐饭,共花去一元七角多。郁达夫掏出一张五元的票子,付完账后,将剩余的三元多全给了沈从文。事后,郁达夫写下激愤的《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这封“公开状”在《晨报副刊》刊出之后,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1924年,沈从文迎来命运的转机,他的作品陆续在《晨报》《语丝》《晨报副刊》《现代评论》上发表。
1925年,经郁达夫的介绍,沈从文与徐志摩相识,进而得到徐志摩的赏识和大力推荐,为他走上文学坦途奠定了重要基础。
1928年,当他迁居上海,与丁玲、胡也频一起创办《红黑》杂志时,他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了。随着创作的渐入佳境,他在社会上也渐渐得到了读者的认可。
年过古稀的沈从文后来说起郁达夫看望他的情景,仍感慨于胸:“他拿出五块钱,同我出去吃了饭,找回来的钱都送给我了。那时候的五块钱啊!”
当别人处在人生的上坡阶段而艰难行走时,能做到推他一把,雪中送炭,给予其物质与精神上的关怀与鼓励,是多么可贵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