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诗让我难忘,其实它只是一个比喻——“生命的天平”。这个比喻出自韩瀚的《重量》:
她把带血的头颅,
放在生命的天平上,
让所有的苟活者,
都失去了
——重量。
这首诗是献给张志新烈士的。我难忘第一次读到它时心灵的震撼。“生命的天平”从此成了我心目中的“天平”。
“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烈士就义的惨烈,在这里诗化了。那场景,庄严、肃穆、平静,如同参与一场重大的仪式,如同接受一个自信定能通过的检验,如同交一份申请书、决心书,如同攥紧拳头举过头顶的宣誓……那形象,沉静、坚毅、果敢、高傲、轻蔑,有一点悲怆,还有一点凄厉,然而整体是秋叶凌霜般的静美,是气贯长虹般的壮美。那美让人想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烈士牺牲的价值在这里量化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的价值有轻重之分,古人已有经典性的描述。此诗妙在轻与重同在“生命的天平上”作零距离的比较,轻几何,重几何,给人以明确的量的概念,因而具有前所未有的震撼力。“天平”的一头是一个弱女子“带血的头颅”,另一头是不计其数的有头有脸的“苟活者”——其中大多数是七尺须眉。两相对比,后者完全失去了“重量”——连“轻于鸿毛”的那点重量也没有。“重量”的悬殊与“体重”形成反比,耐人寻味,引人沉思。“千夫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带血的头颅”是“谔谔”的代价,也是“谔谔”的极致!诗至此,已达到高潮。读诗至此,热血者无不为之动容,而苟活者则必然无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