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网看到几则新闻,令人尴尬不安和浮想联翩。话题牵扯到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下,有关人们方便与不方便的热议。
一则新闻是:在黑龙江省鸡西市,67岁的谢大爷在超市买了8。8元的葡萄,付款时却被收银员告知不收现金,只能用微信结账。大爷一怒之下拿着葡萄就走,被保安人员拦住并发生肢体冲突。谢大爷特别恼怒:“我拿的是人民币,又不是假币,羞辱我呢?羞辱我老头不会用微信啊?!”最后,在警察的协调下,谢大爷才用现金完成了支付,愤然离去。
一则新闻是:春运期间,一位来自安徽宿州的58岁大叔连续跑了6趟上海火车站,只为能买一张回家的火车硬座票,可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因为每次好不容易排到他的时候,被告知已经没有火車票了。工作人员客气地对他说:“要上网去买。”大叔无奈地表示:“俺不会。”出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他,觉得在火车站买票“背包一背就可以走了”,根本没有想到火车站购票这么“不方便”。大叔受不了来回折腾,一下子崩溃了,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哭得像个小孩子,恳求服务员“想想办法”,其中的心酸和绝望由此可见一斑。
还有一则新闻是:某县城老两口儿相互搀扶着去医院看病,服务台医护值班人员告诉他们:“今天的号挂完了。”让他们去网上“碰碰运气”。老两口儿刚好又不会上网操作,气得顿足捶胸,大吵大闹,刚好被路过的人拍了视频,发到了网上,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调侃说:“这都是时下‘方便’带来的‘不方便’!”听后令人啼笑皆非,莫衷一是。
在时下万物互联、信息科学技术应用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本来是为方便百姓工作和生活,没想到,反而成为时下一些公共场所里“不方便”的东西,由此也挫伤了普通老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这种情况,值得引起有关单位的重视和反思。
我国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对于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他们对一些信息科技应用还比较生疏,不仅感受不到一丝方便,反而可能会被带来不便,产生更多的无奈和无助。
笔者觉得,有关单位在拟制和实施便民方案和措施时,要充分考虑社会各阶层人员的适用性和接受能力,不要只图自己“方便”,而不管老年群体的“不方便”。生活的高智能化,还须照顾到老年人和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人群的需求才行。
方便别人其实也是方便自己,不方便别人其实也是为难和麻烦自己。在这方面,案例多多,教训多多。“方便”应以充分考虑人们获得感、幸福感的感知为主,应充分照顾到各个阶层人群的实际情况。本着这一思路,厘清和梳理、调整并细化各种便民举措,真正把好事办好,办到人们的心坎上,办到真正提高效率上,这样才算是真正为老百姓谋福祉、办实事。如此,上面几则新闻中提到的尴尬事就可以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