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自是大家风范
2016年,受意大利国际雕刻师学院邀请,马荣站在了这所学院的讲台上,她讲授的是金属凹版雕刻法。巧的是,金属凹版雕刻,是550年前由意大利发明的,我国将其引入才100年时间。但在这一技艺上中国却能后来居上,究其原因,中国几代雕刻师功不可没,而马荣的“间隔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78年,16岁的马荣考入北京国营541厂技校美术班。一天,老师安排了一堂特殊的“课外课”:参观制作人民币的核心部门——雕刻设计室。看着,听着,马荣不禁怦然心动:“钞票上的人像雕刻代表着国家形象,还有比这更能体现我们职业价值的吗?”也就是从那一刻起,马荣有了做一名出色人像雕刻师的梦。在美术班,她不仅刻苦学习绘画、设计、更是把雕刻作为主攻方向。3年后,她凭着优异成绩,师从我国第一位女雕刻家赵亚芸,走上雕刻艺术之路。
所有的路都会有岔道和各种诱惑。改革开放之初,一些人下海经商赚大钱,她的同事也纷纷辞职,跟上了这一潮流。有人对她说,凭着你的才气和绘画功底,比如你的水粉画,色彩丰富,对比和谐,有细腻、厚重、亮丽的美感。你的绘画作品一定会为人所喜爱,有着很好的市场。的确,她的油画作品,当时已经成为法国收藏家追逐的目标。只要她下海,就可以赚大钱,可马荣丝毫不为所动。
机遇之门总是向有梦想的人敞开着。1997年,第五套人民币开始设计,决定以毛泽东头像为正面主景。很快,毛泽东肖像原版雕刻进入攻关阶段,马荣与多位雕刻师一同开始竞争性创作。时间只有短短3个月,她深知,要想在一个個能工巧匠中脱颖而出,就得多流汗,加班加点,就如同自己雕刻出的一条条线,必须连绵延续,表现在作品上,是由一幅幅相对独立的作品组合而成,这种间隔既体现在量上,更体现在质上。
经过一番思考过后,马荣决定向自我作出更大的挑战:付出比别人多2倍的时间和更大的努力,同时雕刻2块钢版,即以繁重的重复创作,来形成优之又优的“间隔”。时间紧,任务重,在工作时间上就不能有“间隔”。每天一大早,穿上工作服的她坐在工作台前,特制的工作台被均匀的灯光映得通亮,一块光如镜面的钢板摆放正中,她身体前倾,左手持镜,右手舞刀。随着刀锋的微微跳跃,钢板上出现一个个连续的点,由点而形成纤细密集的线条……
关键是,钢板凹版雕刻是不可逆的,不能有丝毫差错,否则,一个点或一条线刻坏,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只能推倒重来。3个月里,她每天需要工作14个小时,常常早上打好的一杯开水,直到傍晚却一口没喝。就这样,马荣出色地完成了作品,其作品成了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工作中她还发现,在印钞过程中,常常会发生滋墨现象,影响了钞票的清晰度和人像的逼真度。对这一重大难题,她决心要有所突破。经过苦思冥想,她终于悟出:滋墨现象是由于钢板雕刻的线条纹路连续在一起,因而油墨才会四处“滋漫”。要是对纹路适度进行“间隔”,墨的滋漫就会被阻断。果然,版纹有了间隔线之后,控制了油墨流动性,钞票印刷质量登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马荣首创的“间隔法”,令世界为之瞩目。
2015年11月12日,新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面世。光线下用放大镜观察,这套钞票的毛泽东肖像处,能看到点与线交织产生的特殊反光,宛如浮雕,手指轻触,还有凹凸感!这套钞票,辉映着人民币雕刻印刷的历史星空,也让马荣的人生熠熠生辉。如今,她首创的版纹间隔线雕刻法,在此后的数年中不断完善,被钞票原版雕刻广泛应用。
次年,在意大利国际雕刻师学院的讲台上,马荣向听讲的国际雕刻师们说:“我们拥有的是国家技艺。在钞票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中使凹版雕刻发扬光大,这就是我追求的‘终身成就’。”
当一个人将自己的梦想融入国家的振兴中,人生因为奋发的“连续”与“间隔”,也就有了光耀世界的“终身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