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5月,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应邀到美国讲学。一天,他遭遇车祸,不得不到美国的孙女家中养伤。
一些美国朋友都来探望张香桐。他们看到墙上挂着的镜框里面满是方块字,不禁好奇:“这是什么?”张香桐告诉他们:“孙女出国时,我亲手用楷书抄给她的《朱子家训》,作为纪念。”美国朋友更加好奇:“这些字是什么意思?”張香桐犯难了,因为一句两句根本解释不清楚。但美国朋友的一问却让张香桐眼前一亮:把《朱子家训》译成英文,既能让外国朋友看懂,还不会浪费时光。
张香桐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孙女。《朱子家训》虽然是格言,不是诗,但对仗工整,具有诗的节律和韵味。而翻译诗是一件难度很大的工作,自然遭到孙女的反对:“您都80岁了,身子还很虚弱,特别需要静养,无法承担翻译《朱子家训》的工作。”张香桐摆摆手,态度坚决:“只要有纸笔和时间,即便不能继续做本职工作,也可以发挥其他方面的才能。任凭时间匆匆而过,自己却无所作为,这是绝对不行的,我不能让自己闲下来!”孙女无奈,只能同意,并成了张香桐的帮手。
凭借这种“不能让自己闲下来”的精神,张香桐反复修改,精益求精,完成翻译后,还特意请犹他大学文学修养很好的伍德伯利教授审阅,英文版的《朱子家训》又经过一番修改后才最终定稿。
伤好后,张香桐回到上海,朋友们看到既能体现原文内涵,拥有格言意味,又能像英文短诗一般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的《朱子家训》后,都建议将其出版。张香桐听从了建议,出版了《英译朱子家训》,该书出版后立即受到海内外读者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