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巨婴国读书笔记 读后感(3)篇

作者:武志红 1995年,作者在北大读心理学大二时立下心愿:我一定要搞明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自此,踏上了探索之路。21年过去了,学生时代发出的大哉问逐渐有了清晰的答案。作者发现,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而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以“巨婴”和“巨婴国”的概念再来解读当下的人心、国民性及社会,问题变得清晰可见。 巨婴国在线阅读地址巨婴国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1)篇

前些天,朋友圈里看到《巨婴国》下架了,果然,淘宝和当当里搜不到了,又过了几天,微信读书里也搜不到了,幸好我已经提前买了,那我也得抓紧看,万一把买完的也封杀了呢!我得看看到底是因为点啥?现如今,能把已经出版的书籍给封杀了,这可是难得一见啊,那得是写了些啥东西呢?

作者武志红,北大心理学硕士,高学历可以增加一定的话语权,之前出过的几本书,效果和评价也还不错。心理学领域,历来是我很感兴趣的话题。怎么突然就被封杀了呢?胃口反而吊了起来,读的那是特别认真啊。

原来他的言辞太过真实,再者也过于偏激。章节分的太过零碎,无论什么话题,反正就是一个结果—-巨婴,意思就是中国人的心理年龄是属于婴儿级别的。涉猎的话题很广泛,例如:家庭、婚姻、国民素质、下一代的培养、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等等,提提历史,引引名家言论,讲讲故事。阅读当中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还是有一定的认同感的。

但所有这些现象,并非一日之寒,也并非能在短期内扭转。也有部分话题,忽略了客观现实的因素,任何一个理想,和任何一个现实之间,都是逐渐接近的,需要漫长的过程。

如果这本书只保留一半,效果会好很多,意图的表达和篇幅并无必然联系,书中的重复很严重,很多话翻来覆去的说了很多遍,这就没劲了。

封杀未必是坏事,如果不封杀,我不会看这本书,物以稀为贵嘛!也一定会有很多像我一样的读者,聚拢过来看看热闹而已。

巨婴国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

看完这本书半个月了,再回看自己在读本书开头《自序》部分时分享的读书感受与期待及想要找到的答案,想再分享点什么时不禁变得很认真谨慎起来。自己学识匮乏,作为一个门外门外汉,无法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谈自己的理解,我只能从自己浅薄的认识里去记录一己愚见。读这本书收获颇丰是事实。在大部分人眼里我算是一个乐观积极的人,我也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心理很健康的人,但阅读的过程我意识到自己身上潜伏的“病态”。就像看到书中某些“颠覆”我传统认知的词、内容会觉得灼眼睛,认识到自己的这个问题也让我感到很不舒服,毕竟承认自己“有病”不是件很容易接受的事情。这个内在的“巨婴”对我工作生活并没有造成显而易见的严重影响,但我知道我需要有意识的去引导他,引导自己的行为,同时用包容的心更好的去理解身边的人。关于这本书,我也看到很多截然不同的观点、书评。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自己的理解是,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任何一本书,都不可能字字句句都出彩、每个观点都完全正确,我们吸收到对自己有用的就是一种收获。尊重知识、言论自由的同时,传递正能量。母鸡下蛋也拉屎,我们吃鸡蛋不吃屎。虽然不喜欢用这样的比喻,但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认知水平。如果你碰巧看到了我孤陋寡闻的愚见,还请原谅我认知浅薄,不要在意别这些文字,读自己的书,走自己的路。

巨婴国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

从读书会回来开始,时隔两周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也知道了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争议。1.武志红老师童年不太幸福,所以本书里他非常抨击“孝顺”,甚至觉得子女不该顺从中国的这种精神文化。这些都是有前提的。2.“中国式好人”就是外表热心,实际冷漠的人。甚至在外老好人,回家就凶相毕露。其实都是无法接受认可自己,所以在外只能装出善良的样子维持自负心理。3.在书中多次提到能量球,深度催眠后看到一个黑色的恶魔,一开始觉得荒诞可笑,后来想来就是自己人性中的恶吧。4.中国父母,尤其是上辈及以上,普遍没有做好,和孩子病态共生,致使孩子没有独立人格,甚至自己也没有独立人格,所以很多都小时候顺从,长大了脾气暴躁,外表学业有成,实际心理不健康,都是父母压抑太过导致的。不过确实在那时的文化下,谁会关注幼儿教育呢?n5.有时候文中的现象确实存在,原因却与主题不是非常符合,有些强行扣题“巨婴”之嫌。6.武志红老师还是很可爱的,看了很多很多电视剧,自己有点孩子气,甚至读下来觉得不太像是心理医生,和上本看的“走出抑郁症”相比,专业性少了很多。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巨婴国读书笔记 读后感(3)篇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