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东出品 马薇薇 黄执中 周玄毅等著 一直以来,我们以“听话”的方式被教育,却又以“说话”的方式被考核,这很尴尬。我们所学的东西无不以“表达”为指向,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也几乎都以“表达”为依据,可是作为最直接表达方式的“说话”,却始终处于极其边缘的地位,这也很尴尬。 尴尬之所在,正是机会所在。况且,在成功所需要的一切因素里,相较于出身、机遇、精力、智力、意志品质,我们能控制的,其实就是“说话”这件小事。现代社会高度竞争的复杂人际关系,快节奏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要求我们有更加智慧、更有锐气、更强调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好好说话”之道。 所以,《好好说话:新鲜有趣的话术精进技巧》抛开常见的教授套路,通过新鲜、有趣的说话技巧,达到修正读者三观、激发读者思维、传输使用技巧的目的,从而综合提升说话之道。 好好说话:新鲜有趣的话术精进技巧在线阅读地址好好说话:新鲜有趣的话术精进技巧读书笔记 第(1)篇
《好好说话:新鲜有趣的话术精进技巧》讀書筆記
>> 关于说话这件事,古人有一个说法值得大家借鉴。说一句话之前要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我说这句话是真的假的,有没有事实依据?如果是真的,接着问第二个问题:我说这句话会起到什么效果、有没有用?如果你相信会有正面的效果,再问第三个问题:我说这句话是不是出自善意,还是只是为了显示我自己独特的见解?
>> 一个人为什么不能好好说话?大半是因为他的大脑处在自动驾驶的模式中,用自己最熟悉、最不用动脑子的方式回应着眼前的人和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最亲近的家人常常最不客气的原因,其实这是最不明智的做法。当你用冷漠的语言伤害了周围人的时候,他们的负面情绪会在这个空间里游荡,最终回报在你身上,这就是所谓的报应。
◆ 序言
跋[bá]:
(动) 翻山越岭:~山涉水。
(动) 写在文章、书籍等后面的短文;内容一般为鉴定、评价、考释等:序~。
>> 序言
好好说话,其实是好好思考
马东
古代的时候出一本书,大约是没有写序这个程序的。洛阳纸贵,写内容都不敢啰唆,要言简意赅,言不尽意,哪有地方去写序。后来从容了,书画碑帖都有了题跋,敢下笔的往往是一时人望的专家权威,在前面写一篇序,有点“光大门楣”的意思。好比一座房子,进深宽窄不知道,门口张灯结彩,至少引得你翘首张望。这本书封面上写着“马东出品”,其实我很尴尬,因为这本书一不是我写的,二不是我出的,写一句“马东出主意”倒是十分贴切。
《好好说话》源自一种观察、一群头脑和嘴巴、一次技术进步带来的可能性,还有把这些东西聚集在一起的运气。我们发现自古以来,中国社会都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少说话,敏于思而讷于言,因为祸从口出,宁肯鸡贼也不要犯二,省得惹事儿。究其原因可能是农业社会,人一生的活动和生活范围都比较封闭,说错话别人记一辈子,成本太高。今天天下之大,让更多人认识自己的好处可想而知,能言善辩、巧舌如簧,也不再是完全的贬义词,取而代之的是沟通能力和说服力这些词儿,也是醉了。年轻的父母辈不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闷葫芦,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是今后行走江湖的重要生存技能,这是世道人心和文化结构的改变。
◆ 说话之伤都是暗伤
>> 问: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答: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这是唐代高僧寒山和拾得之间的对话。我们先别管拾得的态度是否洒脱,先想一想:他的对仗之工整、用语之精准、反应之敏捷,岂是常人能及?而且你知道吗?这句话说完,拾得和尚接着又念了一首很长的偈子: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
>> 所谓静水流深,才能胸有惊雷、面如平湖,不是说肚里一包草、脸上带着温暖的笑,你就能立地成佛。
>> 第二届《奇葩说》冠军邱晨的话来说:兼具“耐思”(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的智慧)、“耐撕”(处理观点交锋和利益冲突的能力)、“nice”(与人为善追求达成共识),才是这个时代所要求的“好好说话”。
>> 不会好好说话,归根到底是因为拎不清状况。那么,到底要怎样分析状况,才能确定正确的说话策略?一个最明确的指标是:权力关系。它决定了现实的语际关系,决定了各类场景下说话的基本原则。
>> 话总是说给人听的,说者和听者总会构成某种关系,而在特定的关系中,总会存在谁主动谁被动、谁需要争取谁的问题——这就是我们说任何话的时候都必然要身处其中的“权力关系”。纯就学理来说,影响他人的观念正是语言的终极目的。你需要影响谁的观念,谁就掌握着这场语言游戏里生杀予夺的权力。
>> 演讲——权力的形成(吸引、聚焦与引导)
沟通——权力的流动(避免冲撞与协调转向)
说服——权力在对方(无权的一方要改变有权的一方)
谈判——权力在双方(双方要合作,才能解决问题)
辩论——权力在他方(双方无权决定胜负,通常由中立第三方裁决)
>> 我们必须先理解演讲是“权力的形成”,重在对听众的吸引、聚焦和引导,才能在这个场景里掌握主动。
>> 沟通是“权力的流动”,重在拉平二者的关系,让双方都能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我们需要的不但不是刨根问底,反而是要像激流中的划艇者那样,在容易触礁的地方不断协调转向,避免冲撞。任何一方凌驾于另一方之上,甚至只是暗示出地位的区别,都是沟通的大忌。
>> 说服的关键,就是要尊重并且利用对方的自主性,使其从自身角度出发,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所希望其接受的观点。我们要卸下对方的心理防御机制,诉诸对方自身的心理需求,让“我说服了你”变成“你说服了自己”,让“我的观念打败了你的观念”变成“你的观念升级了”。这既不是卑躬屈膝,也不是蛊惑人心,而是对说话中真实存在着的权力关系表示尊重。
>> 当方案各有优劣、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候,我们所面临的场景是谈判,而不是沟通,而这是一种“权力在双方”的情况。此时我们需要的是把各自的目的、诉求、损益摆到台面上来谈,通过讨价还价的利益交换,尽快确定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版本。
>> 当双方就某些细节争执不下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引入“有决定权的第三方”(比如双方共同的上级)来解决僵局。这个时候,场景就变成了辩论,而辩论是一种“权力在他方”的话语体系。形象地说,是彼此都盯着对手,但是心里都在想着怎样得到旁观者的认同。对手其实并不重要,他们只是我们向第三方证明自己正确的一个工具。这是辩论的基本策略,也是辩论讲究风度的根本原因。
>> 正如色有三原、光分七彩,话术能力也是由五个维度集合而成的。按照前面提到的权力关系的不同,分别是沟通、说服、谈判、演讲、辩论。理解它们相互之间的此消彼长和渗透转变,使其随缘应化地共同发生作用,我们就能在任何场景下好好说话。
>> 说服不是说教、不是洗脑、不是靠机械地强化暴力灌输,而是以劝导方式让对方自行生长出我们所要的论点。而进一步说,说服不只用在外界,也可用于自身,很多自我激励、自我成长的课程,其实就是说服技巧的一种延伸。
◆ 承上启下的工具性沟通
>> 拨冗给你三分钟
>> 一个运用“买时间”策略的典型案例。制造意外、引发好奇、回应主题,将原本紧迫的沟通机会争取扩大,让对方不由自主地想听下去。
>> 很多人都有一种阴暗心理,就是遇到坏事总想找个人负责,谁离得越近谁就越危险,这是大家都共有的人性阴暗的一面。所以,表达善意的时候如果混杂着愧疚,就容易被人抓住把柄,对方很容易会觉得:如果你没错,你在愧疚些什么呢?本来这事没你的错,也都会变成是你的错
>> 在传递坏消息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展示出的应该是一种中立的姿态,既不过分亲热,又不过分冷漠,才能做到既准确忠实地传递消息,又不会进一步刺激到接收方的情绪。
>> 要专业而不要同情,要善意而不要愧疚,要陪伴而不要主动安慰。
>> 小诀窍
不给对方施加压力
>> 注意1:不要索取信息,而要分享态度
>> 注意2:抛砖引玉,以自我揭短的方式向对方抛出话题
>> 注意3:把问题抛给在场的所有人,而不是特意面向某个人
>> 总之,聊八卦时应以不给对方压力为大原则,做到不索要信息、不炫耀自己、不具体针对,才能既拉近关系,又避免冒犯。
>> 小诀窍
别关心金额,先关心原因
遇到亲友借钱,第一步,一定不是先关心“借多少”,而是先关心“为什么”。唯有这样,才能把焦点放在对方身上,掌握这场谈话的主动权。
其差别在于:对于“借多少”,这个话题是落在我们身上;但对于“为什么要借”,这话题是落在对方身上。别忘了,借钱时给我们一个合适的理由是对方的义务。而先问原因,一方面显得咱们重情重义,关心对方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把压力转嫁到对方的身上,更容易采取下一步的举动。
此时,对方说出的借钱理由也不外乎两种:
一是救急,比如说家人生病要借钱救命,这个时候我们的态度往往是能帮就帮。如果对方借钱的数额实在太大,借不了那么多,或是压根儿不想陷入无止境的催钱与拖债中,也可以将你认为合适的金额用包个红包的方式送给对方,而原本是想借钱的亲友也不太可能挑你的理。
二是免息,比如说对方是因为买房、买车等一切购买行为而借钱,目的是为了省去银行利息,把我们当免息并且无限期还款的银行在用。面对这种理由,一旦开始借钱,基本上以后双方的关系就是催款关系;不借,反而可能还有一线生机。
当对方说出诸如买房之类的借钱理由时,不要马上说“买房啊,不借”这样让人尴尬的话,而是要进一步以关切的态度来确定对方缺钱的原因,比如:
“买房首付不够啊,理解理解,现在房子的确太贵了。”
千万不要傻乎乎地直接问对方,凭什么买超过自己支付能力的房子,这样显得很不客气。只要我们开始感叹房子太贵,跟对方做出同仇敌忾的样子,对方一定会顺势进一步解释不是自己非要超前消费,而是丈母娘或者老婆逼的,这就间接帮助我们确定了对方借钱的根本原因及压力所在,同时也为提出拒绝理由打下了基础。
而探听清楚原因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根据对方的原因给出一个不借的相似理由,比如:
“我借钱是因为最近想筹划买房,你看能不能帮我周转周转。”
“哎呀,怎么这么巧,我恰好最近也在计划买车,手头的资金压力也很大,想帮你也是有心无力啊。”
此时,大家都是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在努力攒钱,对方脸皮再厚也不会说“你的美好生活先等等,我的美好生活比较急”吧?
再比如:
“最近老板承诺的奖金一直没到位,生活实在有点困难,你能不能帮帮我?”
“啊?你也遇到一样的问题啊!我们老板也是一样,工资都拖着不发,现在的老板怎么都这样啊!”
直接表明与对方遭遇一样的困境,还可以借势与对方一起抱怨老板,情感上也可以下得了台阶。
这个诀窍的巧妙之处在于:当对方以某种原因为理由向你借钱时,对方一定会觉得这个理由本身很有说服力,他人无法拒绝,而用同样的理由来拒绝对方时,他也同样没办法再接着纠缠,或否定你的理由不重要。
>> “抱歉,这或许未必是事实,但我难免会有这种感觉。”
“抱歉,这或许未必是事实,但我难免会觉得你这样做是对我的一种不尊重。”
“抱歉,我知道你希望我早睡,不是故意要干涉我的生活,但我总忍不住会有这种感觉。”
>> “对人不对事”为切入,最终达到了“对事不对人”的沟通效果。
>> ● 抱歉,这或许未必是事实,但我难免会有这种感觉……
预先承认这只是自己的主观感受,减轻对方被否定和被攻击的感觉,让对话能理性、平和地进行下去。
● 你知道我这个人其实有点作(敏感或容易受伤),不过我确实感觉到……
这是变形版“感受的预防针”。当你在指责他人之前,除了承认这只是自己的感受外,更要试着用自己的一些缺点拿来给对方“陪绑”。这样铺垫之后,他也更容易心平气和地听进去你的批评建议——毕竟你都已经先自承其错了嘛。
>> 平辈论交,我们无权评判他人,但当然有权表达自我。
>> 沟通这件事,本就是一个点点滴滴、不厌精细的过程。
>> 好口才”其实都是来自“好用心”。
>> 常用例句
● 你这样做让我……
当你想表达对他人意见的时候,不要评价他人的行为,而只叙述对自己的影响。用这样的句式不容易让人感觉到冒犯,因为你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已。
● 我认为你做得真的很好,只不过这件事情……
在否定事情的严重性之前,先单独表达对你要安慰、关心的对象的重视和肯定,这样就不容易让人觉得你名则关怀、实则漠然了。
● 你好,我有件事情想找你帮忙,事情是这样的……打扰了!
直接说你想求人的事情,将判断的权利留给对方,是最节省别人时间的方法。如果要表达礼貌,只需要在最后补上适当的礼貌用语即可。
>> 情绪沟通的第一步就是察觉情绪、小幅释放、提前预告。
>> 其次,处于情绪中的你,要勇于坦白说出自己的需要。
>> 小诀窍
隔离、同理与拦截
给自己做心理隔离
>> 面对一个愤怒的人,正确的姿态永远不是站在对立面,而应站在同一边。因为愤怒往往来自无助与无奈,所以,让发怒的人逐渐平息怒火,关键是让他多一个队友、少一个对手。
>> 如果对方还是不依不饶,甚至说些伤人至深的话,我们当然也不能坐等唾面自干,而是必须拦截对方的人身攻击。
>> 对方说了很过火的话时,我们可以先皱皱眉头,向对方传递一个信号——你惹到我了;然后坚定、清晰且不卑不亢地说:“关于这一点,我觉得你不应该这么说,不过这不是重点,我们还是来研究一下问题的解决方案吧。”
>> 对待恶劣的人身攻击,我们要拦截而不是回击。
>> 常用句型
● 我很理解您,换作任何一个人恐怕都会生气。
和他站在同一边,不要产生分歧。
● 我有不同意见(或“我觉得你不应该这么说,不过这不是重点”)。
不卑不亢,将话题引入寻求解决方案。
>> 小诀窍
蚂蚁搬大象
什么叫“蚂蚁搬大象”?就是在道歉的时候,你要尽可能地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甚至包揽到一个夸张的地步,这时候,那些原本带有敌意想要指责你的人,不但很难继续落井下石,甚至很有可能反过头来劝上你两句。为什么会这样呢?
>> 小诀窍
主动暴露弱点会让你战无不胜
通过自嘲让敌人无攻击之门
用自嘲的方法说出自己的弱点,会让敌人再也无法用嘲弄我们弱点的方式来攻击我们。在奇幻小说《冰与火之歌》中,小恶魔有一句名言:“把你的弱点当作你的铠甲。”
>> 语气上,避免先笑破梗
◆ 用选择权启发对方
>> 小诀窍
反向提问
那么,要怎样劝导才有效呢?
关键在于,我们要改变提问的方向,来引导对方从“为什么我不能”转变为“为什么我想要”。
>> 自我检讨和自我激励其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我们对自我的缺点检讨得越多,其实也就等于是在合理化它存在的理由。
>> 常用句型
● 你曾经有一点点想要那么做吗?
通过反向提问,引导对方的思考方向。例如,当你想要劝他人戒烟的时候,就问他是否曾经想过要戒烟,理由是什么,从而唤起他自身为“戒烟”这件事寻找理由。
● 咦,你居然会想过要这么做,我很好奇,原因是什么?
用提问引导对方强化某个信念,同时用“我很好奇”这类中立的表述消除对方的戒心。
>> 小诀窍
要以对方为出发点
诉求要具体
>> 善意要扩大
每个人在做好事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不知道自己的善良会不会被别人利用,所以我们要努力让对方相信——他的善意是不会被糟蹋的。
还是比较以下两种说法:
“抱歉,我母亲年纪大了,可以让个座吗?”
“抱歉,我母亲年纪大了,如果您愿意让座,我会非常感激,而且我保证,您的好心不会白费,下次要是让我遇到其他有需要的人,我也一定会像您一样伸出援手!”
>> 让对方有选择
>> 小诀窍
疏导式劝阻技巧
不要问“为什么”,要问“怎么了”
>> 引导情绪宣泄,你要比你朋友更狠
>> 常用句型
● 这到底是怎么了?是谁得罪了我家哥哥(姐姐、妹妹)?
先询问事情经过,让朋友在倾诉中冷静下来;表达同仇敌忾的姿态,消除他的抗拒情绪。
● ! #¥%……&*
帮助发泄情绪嘛,当然是怎么狠怎么来。这里各地方言特色不一,就不具体举例了。
● 去,当然要去!来来来,让我们好好合计合计……
顺水推舟,将计就计,让朋友在“计划”筹备过程中从犯浑的状态里清醒过来。
>> 小诀窍
减少焦虑,提供动力
第一步:真诚表示体谅,实现低阻力沟通
>> 第二步:提供后备方案,清空焦虑内存
>> 要想说服一个有焦虑情绪的老板,最重要的就是给他安全感,最大限度地缓解他的恐惧与烦躁,释放他的不安情绪。这个后备方案未必完美,但它的作用只是想让领导知道,它起码是个兜底方案,是不会出现最坏结果的。
第三步:点明短期收益,激发主体动力
>> 常用句型
● 您最近这么忙,工作又多,应付得过来吗?
● 您要是没时间处理这个事,我们用方案B怎么样?
● 不过如果您能抽时间处理这个事,我们能获得更多的好处喔。
>> 提出抽象需求,而不是具体要求
>> 不要下命令,要尝试在探讨中达成共识
>> 常用句型
● 你做的这个方案也挺不错的,只是和这次的要求有一点出入,你能不能根据这次的主题建议一些新的方案呢?
● 你觉得这个配色方案怎么样?要不咱们试试?
>> 小诀窍
让客观压力来自外部
塑造共同的敌人,可以免伤和气
>> 常用句型
● 我们这样做,××方面的压力会很大啊!
把“我”换成“我们”,在外部压力面前显示我们是同一阵营。
◆ 搜集情报的便捷方式
>> 常用句型
● 您是怎么知道我们的?
● 在这方面,贵方之前最大的订单是多少?
● 按照您的条件,我推荐别人好不好?
>> 小诀窍
用确认标准获取主动
第一步:确认加薪标准
>> 员工:“老板,我想知道,在我们公司里,员工大概要达到什么样的条件才可能加薪?”
>> 常用句型
● 老板,我想知道,在我们公司里,员工大概要达到什么样的条件才可能加薪?
● 我确实没有达到条件A,但是我在条件B中表现超标啊。我的B表现是不是可以补偿我缺失的那一块,让我加薪呢?
● 如果我得到加薪,我会在项目A中投入更多精力。
>> 所谓“定锚效应”,就是人们在衡量和判断时,总是倾向于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更多的重视,这些最初的信息就像船锚定住船的位置一样,会全程制约评估的进行。
>> 常用句型
● 这个东西我真是一看就喜欢(或“我最近好像刚好需要一个”)。
在表达时,措辞上要强化主观意愿,或从内容上制造客观需求,让出价方充分意识到你的上桌意愿,从而增加他们上桌的可能性。
● 唉,可惜这个月花钱实在太多了(或“不过要是买了就没钱买机票回家了啊”)。
制造矛盾焦点作为你们共同的敌人,为之后的掀桌、再沟通做铺垫。
● 什么?你在开玩笑吧?(或“哈哈哈,那算了。”)
在掀桌时,可以用诸如震惊、哂笑、表示荒谬的姿态来表达你的态度。只有桌掀得坚决,才能迫使对方让步。
>> “主管,因为我现在手头的案子已经很多了,虽然您要我再接一件也没问题,但在执行上品质就不太可能保持跟之前一样,这样行吗?”
◆ 别紧张,没人在意你的尴尬
>> 误会才需要澄清,错误只需要承认。
>> 常用句型
● 大家好,我今天的演讲主题是……在准备这个主题时,我脑海中一直回旋着一个故事,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这是一种将演讲主题导引到一个故事上的常用开头。
● 如果用……的视角来看待这个故事,我们会发现……
讲完故事后,将主题与故事做个连接。
>> 常用句型
● 我真的非常欣赏……
坦率地说出对手让你欣赏的地方,能充分地展示你的风度。但请注意,你所挑选的那些优点,必须是实在而具体的;否则听起来就会像是虚伪的套话。
● 我们……
少用“我”,没事多用“我们”,能让大部分人有代入感,也避免自己被孤立。
● 这不是一次竞争,而是一次运动……(或“这场竞选没有失败的一方……”)
任何竞选、竞争、比赛都意味着是某种零和游戏。你赢,就一定有人受损失。所以你要淡化这些概念,既团结了更多人,也让自己的胜利更容易被接受。
>> 所谓主动留空白,意味着我们脑子比听众快,但是要有意识地等一等,等听众明白了再继续讲。这又是口语传播的一个特点了,因为我们必须要给听众留下足够的反应时间。
人类学家发现,在只有口语传播的时代,大家都习惯用很多赘词,比如非洲人讲童话、古希腊人讲神话,都有一大堆没什么意义的语气词和形容词,这是做什么用的呢?就是有意冲淡信息密度,给听众留下想象的空间和喘口气的时间。现在我们听评书、听相声,甚至是听课,如果把人家说的话一句句写下来,就会发现有一大堆的赘词,可是如果把这些赘词都去掉再念一遍,整个神韵就没有了。为什么?就是因为去掉了听众的反应时间。
◆ 准确地意识到对方存在的问题
>> 只要掌握复述问题、慢而不断、化繁为简这三个诀窍,不需要跟人比拼速度,也能稳稳当当地把道理讲清楚,在激烈的争论中捍卫自己的立场。
>> 辩论中有一个常用技巧,叫作“同理反抽”,意思是根据对方的逻辑(同理),得出反驳对方的结论(反抽),也就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道理很简单,对方的逻辑既然是错的,那这个错误的逻辑用在对方身上,他一定也是受不了的;而由于这个逻辑来自他自己,他又不好否认,这自然就形成了一种漂亮的反驳。
>> 什么叫“降维打击”呢?就是不跟对方在一个层面上说话。形象地说,我们是三维生物,纸上的画假如有生命的话,就是二维生物。低维度的生物理解不了高维度的生物。正如我们能理解画意,而画里的生物即使有知觉,也不能理解我们是如何在空间中存在的。所以,所谓“降维打击”,就是让对方觉得自己根本和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我们的层次远远高于他,有一个不一样的“维度”存在。这种打击才是致命的。
>> 常用句型
● 我就是知道自己不行才没上的,你上了,我还以为你行呢!
● 就是因为你一直处在这个位置上,我才上不去的啊!你想让我上,你先下来好不好?
>> 真正值钱的经验一定是在试错中积累的。所以,他们在这里其实存在一个悖论:如果用老资格压你的长辈自己年轻的时候对长辈也是言听计从的,那他自己的“经验”其实根本就没有意义,只不过是对上一辈人的复制;而如果他的路是自己跌跌撞撞走出来的,那就意味着他之所以有资格教训你,恰恰是因为他自己并没有遵循老一辈的教导!
有趣吧?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可以这样应对。
“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信我准没错,你也不想再走我当年的弯路,是吧?”
“二姑,您之所以会有这些宝贵的经验,也是因为年轻的时候没听人劝,而我如果现在就照您说的做,我的人生就没有经验了。”
>> 察纳雅言、犯而不校
>> 小诀窍
唤醒领导心中的第三方
拒绝老板,我们可以实行三步骤。这三步并没有否定领导的安排,可是细想一下就可知道,我们之所以否定领导的安排,肯定是觉得他们不对,也肯定有自己的道理,但怎样让领导觉得不是出于抵触情绪,而是因为事情本来就不应该这样做呢?这就是需要智慧的地方了。
第一步:战略上高度肯定
战略上高度肯定,其实就是表态的事。你的潜台词是:“领导,我是完全没有抵触情绪的,您说得都对,高屋建瓴、视野宏大、锐意进取、敢为人先。”
这不是拍马屁,而是在表明我们是能理解他的出发点的。毕竟人家地位比我们高、看得比我们远,他的初衷肯定是对的,在这一点上没必要跟他犟,否则后面几步不好展开。
第二步:成本上精密核算
反驳一个不好的方案,最不伤和气的说法是:“我倒是愿意啊,可是做起来,要付多少?”
>> 当面对一个不敢得罪的人,又想拒绝他的要求的时候,唯一的办法就只有通过把事情落到实处,把账一笔一笔地算清楚,让对方自己打消念头。
>> 第三步:决策权完全上交
即便我们把成本精密地核算清楚了,也不能高兴得太早,你还要有第三个步骤,那就是做出决策权完全上交的姿态。这一步为什么重要呢?因为领导也是人,是人就有自尊——敢情你们算出来证明我不对是吧?难道是我蠢?但凡他产生这样的心理,我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因为他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不相信我们的计算,要么让我们重算,要么让我们先干起来再说,干不好还是我们的错。所以,我们就算第二步的成本核算做得再棒,也千万别露出一张“我早就知道”的得意嘴脸,而是要完全不动声色,客观中立地把执行计划和相关成本报给他看,让他自己去裁决。
使用注意
为了让老板觉得你不是在故意推脱工作,在核算成本的时候,你要尽量展现出不辞劳苦、不厌精细的努力。这样,在汇报的时候,既能展现出你的专业与大局观,更能让老板觉得,所幸有你的仔细,才能让他做出正确的判断。
常用句型
● 领导,这件事情我们也愿意推进,只是成本有点高,您看怎么办呢?
● 领导,这件事情的成本就是这样,是否要继续推进您来决定。
>> 常用句型
● 对,就因为我是……所以我才……
面对高帽,不要否认,肯定对方对你的定位,再利用对方送给你的话语权优势,将事情导向你想要的方向。
好好说话:新鲜有趣的话术精进技巧读书笔记 第(2)篇
看序言的时候对本书期望值太高,所以看完有点失望。触发到我的干货也就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看序言时的感触。
一个人的为人处世,由外表象便是说话和做事,向内反应即是教养和心态。双管齐下,在学习中思考领悟并尝试,在摸索中磨合总结并反思。
第二和第三是枢纽技巧里面能够触动到我的沟通和说服。
2.沟通,将双方置于同一平面
(1)掌控自己情绪走势,不是一味隐忍累积,适度适时发出情绪预警。当情绪失控时,也不需按照传统观念刻意规避而在心里堆积。可以坦白自己的非理性状态,短时间无理取闹宣泄情绪。
(2)面对他人不良情绪时,首先表现出同理心。主动有技巧的认错,即蚂蚁搬大象原则。
(3)触犯原则性问题,如鄙视链,歧视问题等,可明确坚定但简短的表达自己的不认同,快速把话题引回所讨论问题重点。
(4)子谦自嘲自黑,让弱点变成盔甲。
3.说服,将自己的想法植入对方心中
(1)领导。首先,跳脱出自己层次限制,尝试以领导着眼点高度审视问题的出发点和利弊。其次,让领导能够感受到我们这个群体的痛点。最后,在需要调整的具体任务中着重强调第三方的对立性,与领导有共同出发点去磨合调整矛盾和问题所在。
(2)朋友抱怨。首先,认真且有回应的聆听,其次,比朋友更深程度地表示愤怒和谴责。第三,陪朋友一起指定详细的复仇or裁决方案。第四,在制定计划过程中用不可承受或不值得的严重后果说服朋友放弃。最后,是好好说话而不是做好好先生,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3)拖延患者:不要用问题反馈诸如你为何不尝试去健身。这样只会令到拖延患者为自己找一万个理由。而是从目的导向他自己踏出第一步。
(4)孩子:一方面降低他们对于结果失败性的恐惧,另一方面给他们呈现这件事物本身的美好,并从他们感兴趣的角度不着痕迹地赋予事物趣味性。而且,一定要take it easy.
(5)专业人员:首先,给出主题确定的问题所在。而不是笼统且指责性明显的否定。其次,根据问题所在让专业人员发挥,并让他们给出可选择方案,在其中选择。最后协调定稿。
好好说话:新鲜有趣的话术精进技巧读书笔记 第(3)篇
人人都会说话,但说得别人要听,喜欢听,而且同意你说的,这其中的学问就很多了。这本书里的内容其实说地有点杂,小点子特别多,但读起来感觉很多点并不是非常具体,比较浅一些。不过在这些提到的小点子中,也有许多实用的方法和经验。随意Take away几点,在与他人对话冲突中不要寻求结论和解答,学会承认自己的情绪并引导他人的情绪,此外“蚂蚁搬大象式道歉”挺有意思的,所谓尽可能在道歉的时候把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揽到一种夸张的地步。其次,不要问“为什么”(质问原因),而是“怎么了”(询问缘由),要在说服对方的过程中让对方有选择。“把人架起来,营造机不可失的时间紧迫感”等都是值得一读的小案例。再来,书中谈判技巧也是可以借鉴学习一番,例如把是非题转化为选择题,用“纠正式”引导信息,在让步中砍价等。总之,值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