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华 “文学包罗万象,但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人。”《我只知道人是什么》是著名作家余华亲自编选的一本最新杂文集。本书正是他近年来所发表的杂文结集,余华充满睿智又真诚地分享了他的观察和思考,内容包罗万象,从往事到现实,从自我到时代,既漫谈生活体验,也谈及创作心得,他生动回忆了他和福贵、许三观等笔下人物的相遇,也讲述了走访世界时和勇敢的波兰农民、意大利精神病院病友的相遇……有时候他们千千万万,有时候他们就像是同一个人。这些对人性宽广与丰富的探究,展现出一位优秀作家对生活的深刻洞察,而命运无常中凝练出的一个个故事,不仅连接着我们的过去与未来,也最终指向了所有文学和艺术创作中最根本的力量来源。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在线阅读地址我只知道人是什么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1)篇
冲着书名来的,读进去原来是一本杂文集。里面太多演讲稿和命题文,看得出是近几年作者去往各地演讲的见闻。读起来主题性很明确,立意也很准确,唯一弊端是后部分出现重复性话语在各篇章,但个人还能接受,并不妨碍阅读。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作者历经文革以后如何从小镇上的一名牙医慢慢的成长为一个作家的历程。从中可以看到余华自己的成长经历,他为什么想要写作,又如何成为了职业作家。期间也很详细的讲述了余华眼中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文学与语文之间的关系;写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都能在书中端详出来,一路边读边写的模式很受鼓舞。
书中还包括了他对自己的作品,以及对国内外一些经典作品的解读,还有零散的几篇文章也都是作者生活或者读书的一些感悟,作家的观感不同于一般人,从中也大致了解到职业作家眼中的经典作品究竟经典在什么地方。看完感触颇深!
这本杂文集每篇内容都是独立的,但又互有联系。节选如下共勉!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无论来自什么国家,属于什么人种,人性都是一样的。
爸爸出差时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读者在阅读或观看经典作品时都会将个人的经历代入其中,从而寻找到各自的共鸣。
记忆是存在误差的,有时候对作品的解读并不是作品的原意,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去欣赏这部经典的作品。
我们与他们 人的立场是处于变化中的,可以是“我们”,也可以是“他们”,这两者的关系可以是对立的,可以是互补的,也可以是转换的。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作者,首先要是一位优秀的读者。而要成为优秀的读者,就需要多阅读经典,同时善于发现经典作品中经典的地方,学习、思考,不要把眼睛放在那些微小的瑕疵上。
民族传统中的特别性格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传统,一个优秀的作家必须了解自己民族传统中特别的性格,然后在自己的写作中伸张这样的特别性格。
给你一个烟缸,然后告诉你禁止吸烟 虚构与非虚构的区别在于读者自己的主观感受,信就是真的,不信就是假的。
写作过程中要抓住对象的特征去描写,比如八十年代的特征是西装,九十年代是选美,而现在的中国是“给你一个烟缸,然后告诉你禁止吸烟”。
语文和文学之间 语文会有考试,文学没有,但这样的区别只是道路的不同,方向是一样的。
一个好的读者应该怀着空白之心去阅读,一个好的作者应该怀着空白之心去写作,但是人们往往带着各自的经验去阅读或写作。
优秀的作品都是开放的,同样一部作品,不同的读者会读出不同的感受,即使是同一个读者,不同时期的阅读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阅读是美好的约会,当约会的两个人敞开心扉之后也就意味着他们相爱了。所以当你在欣赏一部作品的时候,这部作品也在欣赏你,因为作品向你敞开了,你也向作品敞开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要先有读十年书的经验积累,才能在听君一席话后灵光乍现。
读拜伦一行诗,胜过读一百本文学杂志 杂志再优秀,它里面的作品能够流传千古的也渺渺无几,而经典则能流芳百世,所以要多读经典少看杂志。
经典作品有时候看不懂有可能是缘分未到,缘分到了自然就懂了。
文学的世界里根本不存在对错,只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发出对与错的评语而已。
两个牙医 写作不是无根之木,它是基于现实而来。文学创作和现实生活是双向作用。一方面现实生活给予了文学创作重塑的无限可能,文学创作可以让现实生活真实地呈现,也可以变形,基本可以脱胎换骨。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也没有一种生活是不值得的,所有的生活都充满了财富,只不过看你开采了还是没有开采。
你家房子上CNN新闻了 我们这个世界充满了偏见,而且偏见都穿上了真理的外衣,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件外衣想换就换。不用和这类人说太多,没意义。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2)篇
【归零】n其实我不喜欢旅游,旅游时不怕失望,只恐景色太美。曾读到一则新闻,某游客至一古迹名山处,居高眺望,忽就绽然一笑,随后纵身一跃。网友哗然,只猜说是抑郁症云云,而家人朋友同事却说他素来乐观活泼,言行也无异样。说来神奇,我却能理解。因为我也会时常会有这样的念头,面对山川美色震撼心灵,收之余眼底会散,深埋于记忆会淡,想时时地永远地占有,唯有与之融为一体,说到底,总是贪心太盛故。我皈依三宝很多年了。喜新不厌旧,是我一切痛苦的根源。新的事物不断迎进来,而旧的偏又死死抓住不撒手,余生似乎还很长,而我内存将满。师父说,人都道你聪慧,愚痴啊!你要学会归零。格式化自己,我何尝不明了?只是如何舍得?人生在世,不就为了活一段或数段记忆么?若老到将死,记忆早早空了去,即使长生不死,与行尸走肉何异?n然而,终究是要死的。也不知我死了后,我的记忆去了哪里?就此散去,还是被冥冥收走,还是仍属于我,封印着并随我轮回大千?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3)篇
于这本书之前感到庆幸的是已经看过《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呐喊》,但也遗憾《兄弟》及《第七天》还没看。重点话,看这本书之前至少要看上述五本书,会更加有趣味。这本书有很多的收获,最大的收获即为紧扣作者的书名,我只知道人是什么(说明文学所包含的所有一切的主题最终都以人为主),还有一个收获即为面对余华这样的好作者时我们要做一个好的读者。(终于看完了它,它是我第一次想要一口气看完的书,然而时间问题我还是断断续续,今儿实在忍不住得熬夜终于终于把它看完。)[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