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3)篇

作者:尼尔·波兹曼 《娱乐至死》初版于1985年,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娱乐至死》想告诉大家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任何其他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娱乐至死在线阅读地址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第(1)篇

别毁于你所热爱的一切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奥威尔和赫胥黎的预言

人类在未来最有可能毁灭的形式:没有硝烟的战争——文化精神枯萎。

乔治·奥威尔曾在《一九八四》中预言人类将会遭受外来压迫,失去自由。奥威尔式的文化精神枯萎——文化成为一个监狱。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工业技术带来的娱乐和文化,不再思考。赫胥黎式的文化精神枯萎——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我们必须认真听取的警告。

思想的产生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在《新工具》一书中说:

“我们应该注意各种发明的威力、效能和后果。”

思想的产生,人类才得以寻找一种最佳的形式来表达和保存。

进而导致书写工具的产生,书写体系的变化、知识的传播、文明的演进。造纸术的发明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结合历史背景和现象,源于一个本质:思想

在信息的海洋沉溺

知识只是信息,而智慧是洞察力。

信息的重要性在于它可能促成某种行动。

假信息并不意味着错误的信息,而是意味着使人产生误解的信息——没有依据、毫无关联、支离破碎或流于表面的信息——这些信息让人产生错觉。

人们以为自己知道了很多事实,其实却离事实的真相越来越远。

被夺走的思想

维多利亚女王著名的一句话

“我们不觉得好笑。”

但是在这里,这句话的意思和女王的意思并不一样,这里的意思是“不好笑的东西不值得他们关注”。

公众适应了没有连贯性的世界,被娱乐的麻木不仁。沉醉于现代科技带来的种种娱乐消遣的同时,失去了感知能力。

现代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态度:过去人们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搜寻信息,现在是为了让无用的信息派上用场而制造问题。

我们被支离破碎的信息干扰,那一篇篇博取眼球而耸人听闻文章标题,贪婪的榨取所剩无几的注意力。

我们失去了帮助我们获得知识和了解这个世界的能力。

人不再彼此交谈,他们彼此娱乐。他们不交流思想,而是交流图像。他们争论问题不是靠观点取胜,而是靠中看的外表、名人效应和电视广告。

学会选择和思考

歌德有一句话:

当这个世界天翻地覆时,我恰恰要远离事件现场。

文化拯救的希望在人类不断的自我反省之中。

如何选择?排除干扰,自然就会选择

将人们赶出你的思想,不要让任何外在事物损坏你的孤独,让弄臣去寻找同类。把姿态从你的生活中排除吧,你仅仅属于本质。

打败浮躁的方式不是喊出来,而是静静地做一个听众:别人的听众,自己的听众。

三毛在《稻草人手记》里对我们大喊:

你要这样用大智慧告诉自己——肉体的软弱是一时的,精神的胜利是永久的。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第(2)篇

刚刚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发现自己无法把作者的每一句话都读透,有一种看过了但是无法领会的感觉,这种感觉让我害怕自己会浪费时间以花架子的形式读了尼尔*波兹曼的著作。于是我一边写一边读,对看不懂的会记录一遍,后来就越看越快了。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就文章内容不断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反思,文章主要讲电视的出现也就是信息传媒从印刷术也就是铅字文化转变为电视剧文化,对于人们的思辨能力、系统思考能力、学习能力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宗教、资本主义、政治以及教育的影响,与铅字文化做比较,也举了很多例子,。从作者层层递进的推理中得出电视文化正在以一种平和的娱乐大众的方式逐步减少人们的分类、推理和判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人们的理性思维,电视剧创造出来的认识论不仅劣于以铅字为基础的认识论,而且是危险和荒诞的。一种重要的新的媒介会改变话语的结构,电视时代,段落已经成为报纸新闻的基本单位,电视剧主要是由成千上万的图片组成,图像的力量足以压倒文字并使人的思考短路,在电视剧中讲述者的可信度决定了事情的可信度,所以观众并不会把自己看到的东西当真。当阅读到《麦克尼尔–莱勒新闻时间》执行编辑以及担任联合主持人罗伯特*麦克尼尔对如何制作新闻节目的定义时,你就会了然为什么说电视是危险和荒诞的。

对宗教:真正的危险不在于宗教已经成为电视节目的内容,而在于电视节目可能会成为宗教的内容。

对资本主义:缘由是资本主义与科学和自由民主一样,是启蒙运动的产物。具有逻辑性,需要进行推理论证。

对政治:①形象政治–政治竞选逐渐采用电视形式,政治家讲自己作为娱乐素材推出,一方面保留了为个人利益投票的传统,一方面又改变了“个人利益”的含义。

             ②看过百万条广告的观众会认为,所有政治问题都可以通过简单方式得到快速解决,复杂的语言无法让人信任,戏剧表达方式适用于所有问题。争论让人反胃,而且让人心生疑惑。

对教育:电视通过控制人们的时间、注意力和认知习惯获得控制人们教育的权力。虽然柏拉图和杜威强调:“理性只有在情感的肥沃土壤里才能得到最好的培养”但是不代表娱乐就是教育,娱乐也无法取代学校。

      转回头好好看看赫胥黎的文章,相信还会有很多启发,电视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真的要少看电视多运动多看书,希望娱乐至死这样的可能产生后果会警醒正在娱乐中的我们,同时希望国家教育会注意,毕竟教育对后代如此重要。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第(3)篇

写于1985年,大概意思是全世界都提心吊胆的等着观望着看奥威尔关于《1984》的预言实现了没,发现所谓末日并没发生,于是下一步开始更担心赫胥黎的预言。把书里的 电视 替换成 上网,时代感代入感都更强。行文酣畅淋漓,就跟看了一部刺激到自己的电影之后不吐不快的感觉类似。我们关于万花筒里面摇出来书籍和流行歌曲呀,soma一刻值千金呀都已经很熟悉了,对娱乐可能存在的隐患并不是没有心理准备。反乌托邦类的书籍电影之类看一两本可能还比较有优越感,看多了也就可以参考本书里面的观点,要更多的关注那些信息对你的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影响,要是没有影响那就还是相当于沦为外表fancy的垃圾信息了。另外也非常赞同书里的关于试图给电视剧啊电影啊洗白,试图声称它们有education价值的行为都真的是 别闹了吧。我不否认可能真的有人能够系统的学习电影电视剧获得知识和经验,但是绝大多数人其实还是被动的陷在沙发里追求一个半小时的放松和享受。真想了解什么还是需要系统学习+刻意练习吧。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娱乐至死读书笔记(3)篇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