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向华,是一名绘本文稿的创作者,也是教绘本创作的老师,还是一个给孩子讲绘本故事的大人,所以我是一个“绘本人”。我是在2008年加入中央美术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的,在那之前,我是一名动画片的编剧。
创作绘本一点儿也不容易。你想,要在有限的篇幅里把大人对孩子、对世界、对生命的理解放进去,这本身就很不容易。而且不是写一些感言,而是编写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然后讲给孩子听。这件事做起来特别难。
中国绘本的发展是从引进西方经典绘本开始的。最早引进的绘本,包括早期家长接受的绘本,都是从“有用”的绘本开始的,也就是说,一开始我们强调绘本的功能性。
但是在我们把这些所谓有用的绘本、有功能性的绘本都引进了之后,我们才发现,世界上怎么还有那么多的绘本特别有名、发行量很大,而且畅销了很多年,它们被公认是好书。
在有用的绘本之后,我们逐渐认识到绘本的“无用”之用。
《野兽出没的地方》是美国绘本大师莫里斯·桑达克的作品,出版于1963年。当年,这本书就获得了美国《纽约时报》的最佳图画书奖;1964年,获得凯迪克奖金奖。
男孩麦克斯穿上狼的外套在家里折腾得没完没了,妈妈很生气,说:“麦克斯,你这个野兽!”麦克斯说:“我要吃了你。”于是,妈妈生气了,不许他吃饭,让他回到自己的房间反省去。
当天晚上,麦克斯的房间里长出了一片森林。
这本绘本一开始的画框小小的,画框周围有很大的留白。怎么理解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画框里的世界是麦克斯的世界,空白是现实世界,麦克斯小小的世界在现实世界中是被压迫着的、被禁锢的,所以他的精神状态并不是很好。
你一页一页地往后翻,就会发现麦克斯的世界在逐渐扩大。麦克斯房间里的森林不停地长,一直长到了天花板,布满了墙壁。
麦克斯在自己的世界里恣意张扬,很开心。后来他扬帆远行,去了很多地方,最后到了一个有野兽出没的地方。
野兽很可怕,露出吓人的牙齿,发出可怕的吼声。但是麦克斯不怕它们,因为这是他自己的内心世界。
麦克斯说:“定。”野兽们就被定住、被制服了。野兽们很崇拜麦克斯,于是请他当它们的国王。
国王麦克斯发出了第一道命令:“我们开始折腾吧!”
他们就这么折腾了整整3页。这时,你会发现,页面上没有一点儿空白了。这说明什么?麦克斯的内心世界得到了释放,他想:这里就是我的地盘,我太开心了!我太爽了!
但是,野兽也是会累的。麦克斯觉得孤单,空气中飘来熟悉的饭菜香味,麦克斯想家了。他要走了,可是野兽们对他说:“不,不要走,我们爱你,我们要吃了你。”
这句台词听起来耳熟吧?麦克斯对妈妈说过同样的话。
麦克斯回家了。你看,他离开家时是从右往左走,回家时是从左往右走,很有意味。
他回到了自己出发时的那个夜晚,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此时,这个孩子的表情很惬意、很舒服,因为他的心情舒畅了。而他的妈妈已经把饭菜摆在桌上了,饭还热着呢。
绘本的最后一页没有图。我们可以理解为麦克斯小小的世界跟现实世界融合了。他不拧巴了。
这是世界上第一本讲儿童负面情绪的绘本。我们现在看,觉得这些野兽好“呆萌”啊、真好玩啊。但一开始它们吓到了大人:天哪,我的孩子的内心怎么是一堆野兽?孩子不是天使吗?孩子怎么会有负面情绪呢?
孩子当然是有负面情绪的,而且这种负面情绪会自我生发、发展壮大,变得很强,而且还会自我消解。大人该做什么呢?大人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耐心地等待、陪伴孩子,而不是一味地阻r或责备。
该绘本的作者莫里斯·桑达克,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是犹太裔,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他当时所生活的环境。爸爸妈妈不许他出去玩,因为外面太乱了。小桑达克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就坐在二楼的窗台上,看着楼下的孩子玩。他早期的绘本,很多是以这种微微俯视的视角创作的,这是他童年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视角。
作者有一个孤独的童年,他在孤独的童年里慢慢地建设出一个丰饶的内心世界。大人应该通过绘本认识和了解孩子身上的儿童性,同时应该在给孩子读绘本的过程中,了解自己身上残留的儿童性。谁没当过孩子?谁的心里没有一个野兽出没的地方?
每个读者都能从好的绘本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我问过很多绘本大师:“您是为谁创作的?”他们都说:“为自己。”
所以,好的绘本不是给大人创作的,也不是给孩子创作的,而是给作者自己创作的。
绘本的类型多种多样,对同一本绘本,大家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绘本呢?孩子喜欢有趣的。
有趣就是好玩,绘本要做到好玩特别难。因为绘本都是大人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