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不就是模仿声音吗,只要有点这方面的天赋,谁不行呢?
可最近,看了央视的一期《文化视点》节目,才知道了我的肤浅。
那期节目是著名主持人马东对周贵元的访谈。周贵元年近古稀,是空政话剧团正师级演员,也是公认的配音奇才,在影视界有“语言千面人”的绰号,他除了给扮演毛主席的特型演员配音外,还多次为扮演周恩来、邓小平、陈毅、朱德、蒋介石的特型演员配音。更绝的是,他有时在一部影片里,竟能同时为几个不同的人物配音。
马东问道,你为领袖和伟人配音是如此“声”动,想必一定听了很多他们说话的原声吧。出乎意料的是,周老说他听的并不多,除了注意伟人的乡音,更多的是阅读他们的传记,像毛泽东的,周恩来的,朱德的,陈毅的,他们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挫折和坎坷,有不同的内心活动,言为心声,更投入的是仔细揣摩他们的神韵,揣摩他们的喜怒哀乐,表现更接近于他们个性的音色。主持人听后很感叹,听得不多,却模仿得惟妙惟肖,那一定是语言天赋特别好。周老和蔼地笑了笑,说自己并不是有语言天赋,而是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娱乐活动,娱乐活动就靠一台收音机,上完学写完作业,回到家就是靠耳朵,净练耳朵,又加上自己的酷爱,对特别的声音更是喜欢。周老还说,配音就像塑造人物一样,你一定要爱角色而不爱自己,和演员塑造的形象贴近。
原来,“配音奇才”、“语言千面人”的嘴上功夫只是外相,真正的功夫属于心灵的专一贴近,在于思想深处的揣摩。
周老的话简简单单而又实实在在,也给我们很好的启迪,真正的工作都是应该用心灵去贴近的。而在如今这个娱乐泛滥、娱乐至死的年代,把握好这点尤为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