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斯坦·贾德 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14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苏菲的世界在线阅读地址苏菲的世界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大约15年夏 莹在看这本实体书
书名以为是名著小说 翻看是哲学介绍
作為科普的確很不錯 燒腦且適合再看3-5次
人能听故事 不一定能听知识
而故事里杂含知识 知识由故事发展而来
介绍方法新颖但最终免不了一些说教
還好故事足夠有趣 藏得夠深
14年化学老师说:
元素周期表上的每一个元素都得来不易喔
16年政治老师说:
一想到书里一句短短的结论 是由一个哲学家一生才得出来的 我们不是太幸运了吗
现在看似愚蠢的想法在当时可是真理
道理类似…
我们靠科技得出的这些结论并没有多了不起 卫星拍摄出地球是圆的
而那些思考地球可能是方的人多珍贵
我们知道苹果含维生素 吃了有益
思考苹果为何往下掉的人才是天才
每个人看到自己的想法在几百年前也有人想过 并想得更好 更深 足以共鸣深受感动
穿越时空得到呼应
以前还傻乎乎在想呼吸的这口空气是否含有谁扬洒出的骨灰
有需求必有生产的话 思考有什么需求呢
正是无实体效用反倒更迷人
或“因为…想知道啊”也作为一种需求的话
以前可以创造出本不存在的神 思想
现在这个时代 能创造什么留给下世纪呢
对存在太过理所当然的今天
即使有需求也不一定能生产喔 道德 法律
甚至简单白色塑料袋
或许对创造本身该抱持更大敬意
思考成为正在 将来进行时 庆幸人为幸福 人为解决 人为恐慌
或者法律条文只是自然世界生存法则 与真理不等挂钩
虽然许多名词可以动词化作为节点
但死亡作为末曲进行时一直在缠绕存在本身的解释似乎更为合理
没有那么简单哦
黑暗的存在只是因为光照不到 以此否定存在
希腊果真是神奇国度 是仅少不靠经济基础而以强大的宗教 古物 精神文化底蕴和历史遗存被人们崇敬
标签本身没问题 问题是如何将标签变好
想起什么是需要关照而非施舍
想起什么是以文化著名而非闯红灯过马路
由人本过渡到原罪论 上帝从人爬向神坛
人与科学被基督化 时间拨前几百年
即使时间在前进 人的步伐也可能倒退
世界是巨大機器 我們抹上潤滑油持續運轉
老化后換上新一批 从竹排到航空母艦
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 理論背後有無數引申和思考 這正是馬克思等人有趣嚴謹之處
教育在傳播時正毀掉了理論得出的過程
只記住結論 忘記過程則記憶不長久
那偉人們也真是太可憐了
所有理論當然存在的理論都曾耗費時代代價
思想与語言同時具有的滲透力
人們討論的世界通常是地球而非宇宙吧
至今有多少人真切感知自己置身於黑暗大爆炸中自轉公轉呢
松果腺体感悟光 影響情緒
每個自我決定的背後蘊含更大自然法則指引
每个个体印象拆成单一元素拼贴成观念
平行時空兩個少女拉出的線索暗線宛如薛定諤
康德對道德準則的更深定義
真相的河流在不斷靠近海域時愈寬
最終能不能流向自我呢
能不能流進你心里呢
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只是别人意识中一部分时 有没有比这更绝望的事呢
仰望着上帝视角 自我否定存在 极力挣脱
你的征途只是分子细胞 是感官抵触
影子是没有自己的影子的
世界本源 宇宙 自然元素 古希臘羅馬 肉體靈魂 理性感官 黑暗中世紀帶來的另一鋪路過程 復興 宗教与人本思考 英法德 存在主义 糖果屋
高一超級超級超級温柔的歷史老師 当初也这么教我 雙向來看 再無 再無後者…
我们都是星辰 我们也是…爆炸大火花里的一点星光 这样就可以了
苏菲的世界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 十五岁的少年都应该读读这本书,理由之一是将来读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一定会轻松愉快很多。理由之二是学习讲故事。理由之三是学习提问题。一句话,就是哲学的作法: 学哲学,讲故事,并且善于提问。而提问是所有学习和进步的第一步: 一个真正的哲学家问问题是从来没有错的。
· 世界是平的还是不平的?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植物到动物,从原生动物到哺乳动物,从猿到人,由简单到复杂,由无意识到有意识,… …,世界的层级显而易见。人类居于这个层次结构的最顶端。再往上走是什么?人类的命运掌握在谁手里?第一驱动力究竟存不存在?
以嵌套的元小说形式,乔斯坦·贾德似乎想说,我们也许真的都是某个“作者”的书中人物,是更高层的作者的创造,未必拥有意志和行动的自由。正如书中前半部分的索菲,都以为她当真存在。
同样是笔下人物的艾伯特,因为他是哲学家,有能力思考和理解自己的处境,找到对世界包括更高层次世界的解释,甚至找到一些跟“上层”互动的办法。
这大概是乔斯坦·贾德最想表达的,哲学是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把握命运最有力的手段。这个定位确实非常高。
·为什么书中特别讲到弗洛依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就哲学上的贡献而言,弗洛伊德显然跟其他大师不在相同的层级,甚至都不算是一个哲学家。艾伯特潜入艾勃特潜意识,从而可以影响甚至大大影响其意识,比如改写其笔下人物的命运。这正如超现实主义跨越梦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挣脱意识的管制,尽情挥洒文字和意象的自动写作。书中人物以这样的方式实现了与上层的沟通,获得了某种程度的解放。由此可见,也许乔斯坦·贾德还是充满信心,相信人类可以超越层级的束缚。
苏菲的世界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这本书读了很久,但每一章都聚精会神,舍不得每一个字。因为知道这是一本关于哲学的书,所以更加认真的去理解,但即使这样,我也依然认为这本书还应该继续再读上几遍。一本哲学的书籍可以写的如此精彩,真是忍不住的要赞叹作者的才华。这本书似乎有一种让人身临其境的魔力,读完整本书就像是做了一趟时光旅行的列车,感受了不同时期西方哲人思想的多样魅力,与此同时,也能不断诱发我的思考。在这本书陪伴我的这段时光里,我的生活中似乎也被它所深深影响,能理解身边的大多数,感受真真切切的生活。这本书如果说是为了孩子理解哲学所写,但在我这里,它似乎像是从兔子毛深处给我搭了一个梯子,让我爬上来看这一切。之前在阅读其他小说时,每每读到结尾处,总是对书中人有强烈的的不舍,不想就此告别这个世界,然而,这本书在读到结尾之时,也不知道为什么在心底里认为艾伯特和苏菲,还有艾勃特和席德会一直活着,活生生的存在于以后的故事里,过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他们对于我而言就像是朋友,在我感觉迷茫的时候,翻开书,总能从中找到智慧让自己平静下来。这本与众不同的哲学小说就像是航行在宇宙之中的一个闪着温暖光芒的未知生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