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浮生六记(增补版)》读后感_1600字

读后感 清尊素影 4年前 (2019-08-14) 5次浏览 0个评论 举报/投诉

《浮生六记(增补版)》读后感1600字

读罢此书,唏嘘不已。文人自古风流,却也多情。纪念亡妻,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位:

一位是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苏轼。

一位是写下“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的归有光。

再有就是沈复了。《浮生六记》中写亡妻芸娘,与前面两位不同。前面两位所写,表达隐晦,篇幅不多。在这本书中,沈复以直白率真的笔调记述夫妻闺房之乐、郊游之趣、日常之欢,夫妻间至诚至爱的真情跃然纸上。夫妻二人的故事,主要体现在前面三卷,尤其是《闺房记乐》篇,读罢让人羡慕不已,心生“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啧叹。以至于一想起红袖添香的场景,我就会想起沈复笔下的芸娘。这个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在沈复的笔下,芸娘近乎是完美的,她的身上没有封建礼教中许多女子的呆板模样,活泼、有趣、才情俱佳、多愁善感,活泼丰富的形象跳跃在字里行间,让人喜欢,让人怜爱。芸娘心思明亮,虽为女儿,却也找机会学习诗文,她分析古诗自有见地,认为李白的诗活泼潇洒,杜甫的诗精炼有序······也写过“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佳句。她是丈夫相濡以沫的结发妻子,又是善解人意的红颜知己。

似乎有一种非凡魅力,我愿意相信她所做一切都是对的。

夫妻二人的生活并非富贵,甚至历经坎坷,还遭父逐出家门,流落他家。但是生活安定时,芸娘能与夫君吟诗作对、郊游赏花,且才思敏捷,言语多趣。落魄时,芸娘也能吃苦耐劳、操持家务,刺绣换钱养家。用“上得厅堂、入得厨房”都不足以形容她的贤惠,这样的生活,让人横生“只羡鸳鸯不羡仙”之感。

细读几句,芸娘的形象就仿佛从字间跳了出来,便觉美好。

“时但见满室鲜衣,芸独通体素淡,仅新其鞋而已······”

“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惟两齿微露······”

“芸卸妆尚未卧,高烧银烛,低垂粉颈,不知观何书而出神若此······”

“芸作新妇,初甚缄默,终日无怒容,与之言,微笑而已。事上以敬,处下以和,井井然未尝稍失。”

芸娘早起,“余虽恋其卧而德其正,因亦随之早起。自此耳鬓相磨,亲同形影,爱恋之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

作者想来也是一位才高气盛的人,而且通晓情趣,夫妻二人的生活在当时那个年代,充满了创意和想象,情深意切如芸娘,处家事时小心翼翼、克己奉礼,与寻常的传统女子相比,一言一行之间尽着智慧,一颦一笑间更显涵养,家事处理巧妙,分寸拿捏恰到好处,可芸娘还是不受公婆叔嫂待见。有些事情,作者没有说太多,文字无法表达出来,但是读者却冥冥中能读出来一种“乐极生悲”的遗憾。

芸娘早逝,沈复也是一生坎坷,家道中落,落魄文人的形象也是清清楚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后面的《坎坷记愁》看着就有些揪心了,我宁可芸娘发发脾气,可芸娘不仅遭受无端指责,还抱病做工养家,这些是我这个读者不能接受的。但是这就是现实,也许真正的事实比文字上的更加严重。《浪游记快》差不多就是文采飞扬的游记,偶尔穿插对芸娘的思念。

后两卷《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说是伪作,读起来确实文风和前面不太一致,不过还是值得一读的。这里就不赘述了。

《浮生六记》还被文学界誉为“小红楼梦”,它的命运也恰好和“红楼梦”相似,是从摊贩手里找到的残卷,有着坎坷多难的遭际。因为是文言文,所以可以多读常读,这样才能深有体会。短短几卷书,人生的趣、愁、乐、快,只在其中。平淡朴实的日常生活里,即便艰难窘迫,若是仍能保持一份平淡豁达的心态,实属难得,却也不是可不。

我也向往一种人生小趣,平凡人,平凡的日子,却不寻常,自由一番情趣,如此与众不同。有一种“弱水三千单取一瓢饮”的洒脱,一种“我心如此,夫复何求?”的淡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浮生六记(增补版)》读后感_1600字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