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阁是座城(同名电影原著)》读后感1100字
因为电影的上映带动原著阅读,我也是这样。
之前读过几本严歌苓的作品,加上这本,对这位作家的写作风格更加深了印象和认识:写着最残酷的题材,刻画着最可鄙的人性。可是每个故事都看得人窝心。并不是因为时时都在揭开人性的遮羞布,而是作者总想赋予人物太全面太丰富太复杂的内涵,以致细细琢磨后,总觉得人物形象太自相矛盾太假。
你相信作者的落笔是很精彩的,对人物行为心理的刻画细腻又入木三分,有些描述甚至让我总想起张爱玲。可是我也会产生“写作是门熟能生巧”的念头,认为这不过是长期写作积累出来能力,毕竟和天生敏锐的天赋是有区别的。
无疑,作者的每一次选材都是成功的,甚至可以说,你只要知道这是个什么题材的小说,就会产生阅读的兴趣,这和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不无关系。而对于每一个题材迥异的故事背景,作者掌握的信息也是深入而专业的,所以对大背景的描写也是成功的。
但是:人物性格的塑造真的不怎么成功。
看这本书时,一直有读者对梅晓鸥这个人物设定有诟病。作者似乎想塑造一个深陷妈阁城的爱恨纠葛有些身不由己的女人,努力想断绝祖先遗传的赌基因,却又一群赌徒中周旋讨生活。本是个可怜女人人设,可却又要处处想凸显她叠码囡的精明决绝,然而关键时候做的决定每一场表现却让人怀疑她是怎么做到现在的地位。
可能作者想要赋予这个人物的是一个立体多面的形象,可又似乎忘了人的行为是有一贯性的,本性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一个人的行为应该是有一条贯穿始终的心理一致性的,就比如一个人不管他身上再多重人格,在做决定时始终是代表他善恶的两个小人斗争的结果,他可能有时是个好人,有时是个坏人,但所有正面负面的决定消减就是他这个人的定性,而且消减的结果并不是微小的差距,必定是或善或恶大比分地领先,这才是人固有的属性。而不是今天做了个恶的决定,明天就会做个善的决定来抵消,这样的人是分裂人格。
所以,梅晓鸥这个人物似乎时时都在反转的人格让读者看得心力交瘁。而作者严歌苓好像要同时将善与恶,美与丑两种相对的属性灌输到这个人身上。
这种矛盾在之前看的《天浴》里也有,所以总觉得看严歌苓的小说是一种折磨,一种不能尽兴、不能畅快淋漓的憋闷。坏的人坏不透,好的人好不透,虽然人确实是复杂的存在,但是想想所有称得上文学名著的作品里,没有这么拧巴的人物存在,即便是张爱玲的《色戒》里的易先生,读下来也没有觉得不可理解。所有人的行为,即便没有心理描写,所言所行也是和文章中的性格铺垫相符的。
所以,一个让人看得心累的人物形象,不如弃之去读迎合读者喜恶的网络言情小说。